趙鋮
【摘要】市場經濟環境下行業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對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特別是頭腦靈活的人才更受企業歡迎。小學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階段,開闊的思維習慣需要在各學科中培養,而數學學科的邏輯關系較強,容易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像獨立思考能力越強,解決數學難題的速度越快。因此,本文首先介紹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作用,然后分析小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現狀,最后研究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生 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25-01
數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學生進行分析,甚至反復論證,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從而達到解題目的。從這方面來看,數學學科要求學生認真思考問題,且要養成獨立思維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自主鉆研,從而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當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積極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能動性,適時地放權于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讓學生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放松心情,自由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增強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鑒于此,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員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數學教育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每一個教學環節和知識點都需要認真思考,仔細琢磨,才能得出計算或推理結果。這種能力的獲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從小學階段抓起,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意識,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長期以來,我國小學數學課堂都是教師在思考問題,并將分析結果呈現給學生,小學生只會坐享其成,牢牢記住結果,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而遇到同類問題,眼前一團漆黑。如果數學教師讓他們獨立想出解題方案,可以發散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其大腦,增強他們獨自理解與思維擴展能力。此外,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堅持的育人目標,切實地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將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學生的核心能力,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現狀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在數學課堂上容易走神,再加上枯燥的數學習題往往令他們產生一些抵觸心理,大部分小學生對數學課程不感興趣,也不認真思考問題,即使最簡單的數學題也會錯得離譜。目前,許多小學數學教師積極響應新課改的基本要求,開始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但是訓練方法不夠科學,甚至背離了數學教學目標。一方面,許多數學教師仍然將傳授概念性的知識作為教學目標,教師占用大部分課堂時間,以個人講解為主,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的解題方法,死記硬背標準答案,完全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不利于提升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面對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師常常會布置大量作業,進行強化訓練,但是繁重的數學習題壓得小學生喘不過氣來,久而久之,許多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排斥數學課程,無心探究任何數學問題。
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途徑
1.采用自主學習模式,促使學生自主解答
現階段,“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各學科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給予學生自由學習、充分發揮個性的權利。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教育注重理解和分析問題,只有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輕松地解決數學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學習模式,促使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授“乘法知識”時,利用講解具體知識點和運算公式的機會,提前導入問題,像“2+2+2+2=?”以此引發小學生的思考,并自主解答問題。當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得出答案時,教師再引入新的計算方式,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幫助他們逐漸認識到數學運算方式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鞏固舊知識,也節省了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的時間,從而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模式構建爭取了更多時間。
2.組織小組解題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從小學生的年齡點來看,比較活波,貪玩好動,喜歡湊熱鬧,一個人很難安安靜靜地學習知識,更別提獨立思考問題。相反,如果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學習,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將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爭先恐后地思考問題。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數學教師可以合理地組織課堂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講解“數量單位”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且只能在整個校園內部活動,讓學生自行做主,完成作業任務。首先,數學教師布置“測量小組成員課桌的長和寬”、“測量操場長度”、“測量教室體積”等作業活動,讓每個小組成員在內部討論,再進行實際測量,再派一個代表述說思考結果和測量方式。小組解題活動結束以后,數學教師還要及時總結學生的測量成果,尤其要詳解“數量單位”和“表示方式”。
3.融入生活基本元素,引發學生答題興趣
小學數學都是最簡單的算術題,許多都可以進行口頭計算,而看似簡單的數學習題卻難倒了不少學生。在小學生的眼里,數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不能直接背誦,也沒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很多算術題擁有幾種解題方法,而最佳的解題方法才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點,這也是由數學注重解題的時效性決定的。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對于貼近生活的知識內容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進行相結合,變枯燥的知識點為生動形象的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加減法”時,數學教師融入生活基本元素,引發學生答題興趣,讓學生觀察身邊的能用加減法解決的問題,并以“擺火柴”的方式表示,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活躍課堂氣氛,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再比如:在講解“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創設“組織學生參觀古寺廟”生活情境,預收30位學生的花費為1800元,車費12元/人,伙食費13元/人,門票22元/人,試問預收費用夠不夠花?如果夠花,能余多少錢?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也有助于提升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總之,當今社會,人才濟濟,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永立不敗之地。作為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肩負著學生心智培養的重任,尤其是小學階段更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在各學科中,數學習題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邏輯關系,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具有絕對優勢,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從教學內容出發,科學地制定符合學生學習要求的教學模式,激發他們的認知風格、情感體驗,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五娣.論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2):86.
[2]張俊芹,申應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教育現代化,2018(39):383-384.
[3]楊學萍.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思考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