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增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傳統教學概念中,物理教學模式過于書面化。在新課改的深入改革下,各個學科都在進行一定的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僅僅關注學生成績的高低。但初中物理一直都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進行一定的創新性改革,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脫軌,知識掌握不牢。
【關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改革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70-01
1.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初中物理學科屬于理科課程,教師在物理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存在一定的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從而導致物理成績較差。初中物理學科教學對于初中學生存在一定的難度,許多理論知識難以理解,而教師進行講解時也不能使學生完全明白理解。課堂上,教師講課,而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沒有養成一定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于物理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形式單一,課堂上氣氛平淡枯燥不活躍,造成學生對物理學習提不起興趣[1]。長期積累下去,學生對物理內容不理解的地方越積累越多,最后即使有心挽救也無力挽救。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更是不感興趣,沒有動力,降低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剛開始教學時,過于注重課本知識內容的傳授,忽略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態度以及興趣,使物理教學缺乏生活化,導致學生學習物理不積極,成績不理想。
2.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原則
2.1生活性原則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較多來源于生活,堅持聯系生活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教師在對初中物理基礎知識進行教學時,應從生活著手,將物理理論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使學習內容生活化,對物理基礎知識進行最本質的還原?;貧w生活的物理教學,使教師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更好地將理論運用于實際。
2.2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在進行教學中需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以學生為主體也是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重點之一。傳統模式下,課堂教學過多注重教師授課,忽略學生的接受作用,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因而學習效率不高,成績也不理想。新的教學理念則真正重視起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2]。
2.3體驗性原則
物理教學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由教師進行講解,最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完成物理知識與物理場景的轉變。既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的理解度、記憶度,又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這也是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體現,將物理的理論知識融入實際生活當中,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體驗,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明白自身對哪個知識點掌握不足。
3.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策略
3.1善于觀察生活,引起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內容較多來源于生活,學生對基礎物理知識的掌握也都表現在于生活當中。所以,將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首要應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教師在注重理論教師之余,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應關注,并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善于設疑,引發好奇心
初中學生對于許多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加以利用,在課堂教學上善于設置疑問,加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如講到一些壓力壓強的問題時,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日常生活當中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設置疑問。可以這樣設置問題,如氣球為何會被捏變形等,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善于將老師講過的知識點自動帶入問題當中,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物理教學中有趣的小實驗,吸引學生好奇,并讓學生自主操作,感受物理的科學與神奇[3]。
4.結語
新課改要求下,教育體制的改革較為重要。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也是勢在必行之法,教師對自身教學模式方法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的同時,對物理教學質量、效率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物理的魅力、物理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促進學生愛上物理、愛上科學,追求科學探索精神。
參考文獻:
[1]時訓安.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156-157.
[2]郭建南.源于生活 走進生活 超越生活——關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湖南中學物理,2017(12):26-27.
[3]林紀提.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