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使用激勵策略能夠調動小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是在小學班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之一。因為本文主要探討激勵策略在小學班級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激勵;應用
一、 引言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這個階段中,需要家長以及教師的鼓勵和支持,才能幫助小學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對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管理方法。班級管理工作有效地開展就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對于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應該注重方式方法,而激勵策略就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教師應該對于激勵策略加強認知,并對其能夠合理地應用,以便于更好地開展班級辦理工作。
二、 激勵標準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學習需求,例如情感需求、歸屬感的需求、要得到一定的尊重等。教師開展激勵策略就是為了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并享受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地使用激勵策略,要尊重并且盡量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作為班級的一份子,教師要鼓勵支持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要讓學生將自己作為班級的主人,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班級的管理和建設。由于不同的學生的生活環境、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不同,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存在的差異,而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激勵措施,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旦教師使用的激勵策略出現了偏差,那么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學習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使用激勵策略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策略的作用和效果。
三、 激勵策略的應用
(一) 樹立學習榜樣
在我國當下的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性教育,是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中,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使得學生的思想較為簡單單純,因此班主任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能夠使學生對于榜樣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學習,這樣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激勵作用的榜樣,例如司馬光、張海迪等人物,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簡單地介紹一些感動中國的人物的相關事跡以及人生的經歷,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對于這些榜樣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地進步。與此同時,小學教師自身也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這樣才能給學生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或者是學校中選擇一些優秀的學生,將這些學生身邊的人物作為其他學生學校的榜樣,激勵其他學生不斷地進步和成長。
(二) 注重目標激勵
小學教師可以對學生制定相關的目標和評價機制,對學生個人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的評估。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能夠完成階段性的目標,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這樣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實現不斷的進步。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以及教師應該設定科學合理的目標,而且設置的目標要保證學生通過努力后就能夠實現,而且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不能師過于簡單的目標,這樣無法起到激勵的作用,也不能夠是過于困難的目標,這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目標的設定一定要與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實際情況相符合,這樣才能夠保證目標激勵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 注重情感激勵
教師以及班主任在教學的過程中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密切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學習習慣,而且還要關注學生對于班級事件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針對這些制定合理的激勵管理制度。具體來說,就是班主任和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行為等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對學生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來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首先,在班級管理中,要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夠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其次,在面對學生之間的問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行解決,這樣逐漸地培養學生的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應該時刻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生活以及學習,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時要能夠對學生所取得的進步及時地進行鼓勵和表揚,是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關注,也能夠促進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的努力。同時教師還應該經常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近期的心理情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應該指出,并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
(四) 鼓勵學生展開良性競爭
其實每一個小學生都希望通過學習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而且都有著強烈的上進心與集體榮譽感,因此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班級競爭活動,這樣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舉辦各種競爭比賽,例如每周周五,提前制定相關的規則,并設置合理的獎勵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競爭。這樣在全體學生都在積極參與競爭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提高并且還能夠增加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 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教師在班級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努力,爭取取得好的成績,同時還要在班級中建立責任制,要求每一名學生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實際行動才能履行自己的責任,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一定數量的班級崗位,鼓勵和支持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
四、 結語
總之,在小學班級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因此教師應該多使用鼓勵激勵等方式,利用設計合理的目標、開展良性競爭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從而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成建鵬.慕新龍.激勵策略在小學班級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教師,2016(4):125.
[2]李雨新.芻議新課程下小學班級工作中的現狀與策略[J].新課程,2016(4):112.
作者簡介:
包強,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甘谷縣安遠鎮店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