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理念的變化,人們逐步重視素質教育。很多學校都開設了與音樂、美術等素質教育提升有關的科目。在諸多學校所開設的音樂科目中,西方音樂歷史和音樂欣賞兩方面的內容占據了大部分的課程空間,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音樂基礎實力,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整體來看,課程的規范性、整合力度、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試圖對此展開相關的研究,進而為教學活動的展開打下堅實的內容基礎,為學生音樂整體效率提升助力。
【關鍵詞】西方音樂教育;音樂史;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結合實際研究來看,西方音樂史課程主要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普及一定的音樂知識,使學生了解到整個音樂發展過程中的風格演變規律和藝術本質,進而提升自己的音樂知識能力,提高相關的音樂觀念。眾所周知,音樂發展在西方有著很悠久的歷史,特別是現代音樂很多的理論和技術都起源于西方。因此,對他們的歷史作出相關的學習,有利于學生了解到現代音樂發展的脈絡,進而對音樂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更可以了解現代音樂的發展方向及具體的發展原因。音樂欣賞課程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體驗相關的音樂美感,進而學會聆聽感受和運用音樂,提高自己的音樂體驗力和對于相關知識的感知力,這對于學生個人發展品位的提高都很有幫助。客觀來說,學習西方音樂歷史和西方音樂欣賞兩門課程,有利于結合歷史維度和審美維度這兩個橫縱向的維度來提升學生對音樂本質的認知力,進而提高他們音樂學習的效率。
一、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結合學術研究領域來看,在不同維度比較之下,整體上學習西方音樂史和音樂欣賞課程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西方音樂史課程蘊含著很多作品的精華成分,對這些精華成分作出相關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們更好地體會音樂學習的本質,進而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藝術是以審美價值作為前提的,只有具備較好的審美能力,才可以發現藝術中的美、學藝術中的美、運用藝術中的美。因此,結合西方音樂史課程中涵蓋的藝術能力,以作品研究的方式去體會其中的藝術性,提高自己的審美體驗,就可以很好地闡釋出藝術課程的本質,學習到西方音樂史的相關內容。西方音樂史的課程涉及到的西方音樂風格、西方音樂體裁、西方音樂元素學習都需要結合欣賞才能開展。因此,將音樂欣賞課融入到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中去,做好兩者相關的促進工作,也有利于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因此,結合審美維度開展西方音樂史教學,結合實踐維度開展西方音樂欣賞,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育教育質量,使學生更好地去了解西方音樂及藝術發展歷史。
其次,主要體現在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于音樂理解的內涵方面。藝術是以審美經驗而創作的,因此在任何模式的藝術創作中,都離不開特定的背景和人生活動以及自我對于藝術和生活的感知。音樂欣賞課程所涉及的歷史背景、作者生平、時代取向、審美意識等,都是音樂史的內涵體現,也是作者對于生活以及相關事件研究的集大成者,因此,想要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的作品,就必須對整體的音樂內容作出相關的欣賞,這對于學生的品位提升和個人體驗提高都很有幫助。整體來看,學習音樂歷史課程和欣賞課程是很有必要的做法。
二、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教學整合的策略
結合上文所提的內容和比較實際研究來看,想要做好西方音樂史教育和西方音樂欣賞課程的整合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開展相關的研究。
第一,要深刻把握西方音樂史課程和西方音樂欣賞課程的教育特征和靈活性。對于高校而言,在音樂課程開展過程中,提升整體的基礎課程設置能力,提高相關的音樂教學效率是重要的目標,也是將西方音樂史和西方音樂課程分成兩科如何開展的重要措施。只有結合課程的特征,同步實施正確的教學模式,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音樂史和西方音樂欣賞課程的不同,這類模式已經是時代最新的需求。如果還按照上個時期的模式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因此,要真正地實現相關的整合特別是資源的整合,就應當努力把握各學科的教育特征。基于正確的教學原則,按照重難點作為實際的突破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靈活安排教學課時。比如,在實際的課程開展中,針對基礎不一、個性迥異的學生,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對于一些活躍的學生可以采取歷史性的教學及人物生平的學習更多一些,而對于一些內斂的學生,則可以激發他們的個人興趣,靈活地采取交叉的模式互補授課,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是要合理選取西方音樂史和音樂欣賞教學主線,做好相關的結合工作。在實現西方音樂史教學和西方音樂欣賞教學整合的工作中要充分重視研究課程、內容、背景及重難點合理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相關的結合工作,這也是課程設計的基礎和關鍵。教學主線的確定是要基于歷史維度和現實維度的,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為根本目標,在宏觀和微觀上都需要做好融合工作。因此,對于時代背景、個性風格、歷史原因等要素都要做出合理的統籌、歸納和相關的研究。首先,在時間脈絡上必須要做好相關的設計。對于西方音樂史發展而言,特別是歷史研究都是以時間為脈絡的,在宏觀上可以分為古希臘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等。因此,在每個時期都應當結合不同的基礎知識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特別是對于學生的教學人員,要結合各類的欣賞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做好相關的融合工作,使得他們有更深入的體會;其次,是要做好相關的派系脈絡分別工作,西方音樂史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派系,因此,作為教師應當結合每個時期最重要的音樂家代表作、音樂風格以及他們所屬的派系作出相關的分類,可以結合音樂欣賞的故事導入、作品研究、歷史探索等方式來做好相關的融合工作,這對于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很有幫助,也可以使他們在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的同時,去體會不同藝術風格的歷史價值。
第三,是要做好題材脈絡的研究工作。這也就是以西方音樂發展的題材作為實際的脈絡,將交響曲、協奏曲、歌劇等做出相關的分類。結合歷史闡述和欣賞的各個脈絡,由簡單到難、由音樂小品到大規模音樂作品逐步過渡,使學生們了解到不同題材的歷史性和審美性,進而完成對于音樂特別是西方音樂歷史和美感的構架工作。
除此之外,還應當結合信息技術來做好相關教學工作,努力實現西方音樂史和西方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資源整合及技術整合,特別是在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設計方面,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來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老師們應當結合信息優勢,多用多媒體、善用互聯網,結合音樂及視頻的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度;另一方面,老師們也要積極組織各類的課外實踐,以相關的模式來帶動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結合慕課模式、翻轉課堂模式等來提升實際的教學效率,都是很好的做法,也是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具體操作的做法。
三、結語
整體來看,音樂教學相比過去會出現很多的不同,相關教師應當結合這些不同來努力開展相關研究,提升實際的課堂效率,提高相關的課堂質量,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秦燕.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基礎理論課程設置沿革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7.
作者簡介:王舒暢(1993—),女,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