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潔
摘 ? ?要: 社會對于應用型和技術性人才數量要求更多、素質要求更高,而目前高職學生文化素質相對而言較弱,自律能力和自主性相對較差。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對學生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不能有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種以技術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教學,不能有效推動學生素質的提高。在高職院校中,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將素質教育和美學教育作為重要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能夠使他們真正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素質教育 ? ?美學構想
美是客觀存在的,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欣賞。如果每天都以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看待周圍的事物,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會變得更差。如果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與學習,整個人就會顯得更加自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快節奏的社會發展中,僅僅擁有德與智是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尤其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他們將來工作的領域更加寬泛,面對的人與情況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美學教育能夠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加向上,也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融入整個社會當中。在高職院校中加強素質教育和美學教育,不僅是社會發展所需,而且是培養其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
一、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必然性
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需要深入一線崗位操作與服務,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還需要以過硬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提高自身的價值。在現代化教育發展當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多個方面挖掘學生所具有的潛能,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社會中,是當前高職院校需要關注的內容。所謂素質教育,實際上是根據當前社會與人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與個性,使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中,并在各自的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所具有的價值。素質教育更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各個行業工作者的努力與支持,高職院校更需要注重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多元化、全面化發展。
(一)高職院校教育現狀
在快節奏的生活和發展下,人們更加趨于功利化,加之美學在以往的教育當中并不受關注,因此整個高職院校,教育存在過于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素質教育的問題。在以往的觀念下,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弱,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并不將各個學科的知識和內容交叉融合,長此以往使學生的整體性觀念和創造性意識更薄弱。實用主義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思想中根深蒂固,學生忙于考取各個等級的證書,以證書的方式證明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低下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多集中在專業知識上,不能關注美學思想與精神,一些學生存在意志消沉、情緒消極的問題。雖然此種現象由多重原因導致,但學校缺乏美學教育和素質教育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重要性
培養高技能和高素質人才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的目標之一,加強素質教育就成為其中重要的內容。現在社會發展需要開展素質教育,尤其對于我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而言更是如此,更需要將龐大的人口積極轉化為優勢人力資源,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建設與發展。素質教育關乎社會穩定與國家發展,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會深入社會各個行業中,因而加強素質教育,不僅能夠提高整體國民素質,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社會處于穩定狀態。
二、美學構想在高職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美學實際上是需要建立一種美的觀念和目的,促使人們挖掘生活中所存在的美的元素。美學教育,是引導人們在平時生活與工作當中,發現美、感受美。我們平時所說的美學教育,實際上就是藝術教育,將眼光更加集中于對學生的美學素養和美感教育當中。從更寬泛的角度來說,包含在家庭、學校與社會當中,通過所有的審美活動對人進行的感染和影響。具體到高職院校當中,美學教育是需要教會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感悟美的,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身心進行美化。當前國家和社會更關注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美學作為人文素質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整個文明社會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職院校中加強美學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夠拓寬視野。想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在科學技術發展和實現的過程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學不僅能夠使人的大腦處于活躍的狀態,還能夠激發其創新思維和創造靈感。美學教育對于學生的心理和人格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學在學校教育和社會發展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所具有的感染性和形象性,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夠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此為基點更好地促進學生將個性化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結合。美學教育,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生活,還能夠發展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美學構想在高職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實施
(一)轉變思想觀念
以往的思想對于教師與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他們對于素質教育的內涵及所實施的方式,還處于比較模糊的狀態當中。首先從觀念上予以改變,正視高職院校教育中過于重視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忽視人文素質教育和美學教育的問題。當前高職院校出現了過于技術化的問題,致使學生的人文精神面臨挑戰,人才處于片面發展的狀態。在此種情況下,更需要強化素質教育,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真正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他們所具有的創造性。從思想上開始接受美學構想在人文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作用,并將其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才能使高職教育更加全面化、多元化。
(二)以多種形式實施美育
美育需要貫穿各個學段的學科教學當中,只有樹立在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基礎上的美育才能夠促進個人心理健康發展,才能夠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但是在當前的利益驅動之下,一些教師和學生更關注學習成績,忽略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和內容與美學思想相結合,在以科學化和準確化講授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其所具有的美學因素,并將其與課程教學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美學元素和美學教育的促進下,學生的審美素質和人文素養都能夠得到提升。比如政治學科或者是活動課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這種氛圍當中,學生的愛國意識、道德素養和人文素質都能夠得到提升。教師可以將課堂交予學生,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中展示所發現的美學元素,小到色彩的變化,大到空間的延展,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所想要展示的內容和展示的方式,通過課內外活動的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都能夠得到發展。
(三)引導學生欣賞和創造藝術美
實現美學構想的最直接方式是開展藝術教育,通過音樂欣賞、美術欣賞相關講座,學生了解到藝術美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長期接受高雅藝術的熏陶,從中獲得美的元素和享受,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夠得到提升。科學發展和技術性操作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程式化的教育會影響人想象力的發揮,有時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夠有所作為。當前高職院校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和開設的課程偏向于培養學生的固化思維,采取此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會進行機械化的操作而難以在工作過程當中獲得美的感受。發現美、欣賞美并從中理解美學元素的構成方式,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成為創造美的主體。高職院校教育要引導學生欣賞和創造藝術美,這樣能夠為其專業學習起到輔助性作用。
(四)改革教學內容
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更多是從課堂當中獲得的,所開設的課程和教學內容會直接影響學生思維和觀念的發展。教學目標與計劃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參考點,是學校對于其所培養學生進行定位的方式,更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方向。在將美學構想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當中,校方應當對其所開設的課程進行重新整合,深入挖掘教材中及可以延伸的教育元素,在更新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促進多學科融合。這樣不僅能夠使其教學內容更加具有時代感,還能夠將學生個性化發展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了更好地將美學構想運用于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當中,就要挖掘專業課程當中的美學元素,使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程的過程當中接受美學相關知識,這樣能夠有效促進其文化素質的提高。所有教育都是為了使學生具有更加健康的身心,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課堂中系統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的過程當中,要對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提升,學校可以組織教師進行美學構想和素質教育相關教學方法的培訓,促使教師將所學運用于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開發學生思維,使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融入社會。
四、結語
人文素質教育的美是通過人所開展的教學實踐體現出來的,非靜態的單純構想。這就需要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將多學科交叉融合,整合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美學元素和思維真正融入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專業素養,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其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曉光,馬璇.高職院校職業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路徑探析[J].文學教育,2013(3):53-54.
[2]陳禮龍,趙晉.探析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現狀及改進措施[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