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摘要:莫扎特作為古典樂派作曲家,《費加羅的婚禮》是他的經典喜歌劇之一,劇中人物凱魯比諾的出場次數屈指可數,但是通過莫扎特的形象刻畫,成為這部歌劇中十分有特點的人物之一。歌劇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思想性,歌唱性,所以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了解并掌握其音樂特點,對于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演繹人物角色,對作品進行更細膩的處理。
關鍵詞:凱魯比諾;音樂特點;演唱分析;《你們可知道》
詠嘆調《你們可知道》的音樂特點
《你們可知道》選自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第二幕第三場,劇中凱魯比諾穿著軍裝來向大家此行告別,此時蘇珊娜明白凱魯比諾的心里想法,因此積極鼓勵凱魯比諾唱給伯爵夫人聽,并在蘇珊娜的六弦琴伴奏下為伯爵夫人唱了這首歌。凱魯比諾在用忐忑的語言抒發了對愛情的向往和困惑。
《你們可知道》整首歌曲分為三個部分,是典型的單三部曲式結構,降B大調,2/4拍,行板,稍快。
序曲:從第1小節一直到第8小節,旋律柔和而輕快。這里采用左手跳音的演奏法演奏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右手帶小連線的旋律線條伴奏織體。通過鋼琴演繹出俏皮的性格特征。(見譜例1)
第一段:9至20小節,這部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內心情緒,陳述是其主要的特點。節奏上采用四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使音樂情緒更加連綿起伏,旋律上,采用級進的方式進行。鋼琴伴奏主要采用弱起的連續十六分音符,使音樂更加具有流動性。中段右手雙音的下行,使音樂更加流暢而豐富。(見譜例2)
第二段:21-34小節為F大調,描述了凱魯比諾試圖描述心中懵懂愛情的滋味卻又羞于表達的情緒。(見譜例3)而在第35-44小節為降A大調,第45-51小節為c小調,在若走的力度上描述了“幸福在遠方向我召喚,轉眼間它有無蹤無影”的飄渺朦朧的愛情。第52-61小節為g小調,加入了更多的變化音和弱起的連續十六分音符,使得音樂情緒矛盾更加突出。該部分在不斷進行轉調,通過不斷的轉調來表達出音樂中主人公內心的變化和情感。轉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人公內心情緒的變化,第二段和第一段的音樂形成對比,使得整個音樂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第三段:62至80小節,第三部分幾乎是原樣再現,無論是在旋律,節奏,調式都類似第一部分,與其不同的是在其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的擴展,在66小節進行了轉調使旋律內容更加的豐富,表現了主人公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將人物塑造的十分可愛。(見譜例4)
全曲的采用2/4寫成,一強一弱的規整節拍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凱魯比諾欲進又卻步的內心情感。莫扎特利用頻繁的轉調,旋律的跳進和平穩相結合來模擬主人公凱魯比諾的時而緊張時而興奮的心境。
參考文獻:
[1]趙碧波.淺析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凱魯比諾的人物形象塑造[J]《北方音樂》2013年第05期
[2]李雪芬.淺談二度創作在歌劇詠嘆調中的重要性--以凱魯比諾詠嘆調《你們可知道》為例[J]《音樂大觀》2014年第06期
[3]周楓,朱小張.外國歌刷選曲集·女中低音詠嘆調[M].上海音樂出版.1958.
[4]劉小尾.你好,莫扎特[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1
[5]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華東音樂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