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揚炯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實現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讓學生全面發展,奠定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基礎。美術作為一門極具視覺藝術的美學載體,發揮著重要的對學生美育的作用。但往往學生淺層面的欣賞無法深入地體驗美術的美學因子,審美體驗不夠濃厚。因此,引導學生理性地鑒賞,欣賞美術,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美術;高中生;欣賞;美育;教學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良好的審美具有促進作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極少能夠從理性的角度欣賞美術,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美術教學不夠重視,尤其對于處在高中的學生而言,連僅有的美術教學時間都要被占用。其次,缺少美術學習氛圍,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不強,往往只在美術課上進行短暫性的學習,更談不上在課后進行獨立自主性學習。還有,學生對美術的認知大都停留在表面層次,往往只能夠用“好看”,“不錯”,“具有藝術性”等一些模糊的詞進行對美術作品欣賞,而無法從美術的顏色組合,線條構造,以及情感體現等層面進行欣賞,十分缺乏對美術的理性鑒賞力。這些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也啟發了教師美術教學的方向,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滲透學生專業的美術鑒賞力教學,堅實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基礎。
一、美術專業知識滲透機制
美術的線條組合,色彩呈現,筆法,藝術表現力,呈現的情感主題都具有美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其相互作用使得美術作品具有生命靈性,成為豐富的美學內涵的載體。只有讓學生全面掌握美術專業知識,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欣賞,領悟美術的美學形態,豐富審美技能。
如在《天上人間--宗教壁畫》鑒賞課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知佛教宗教文化,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信仰包括了相信輪回、放生。其旨在引導人們積極向善、做好事。在理解佛教理念之后,帶著學生進入到壁畫欣賞中,其是繪在建筑物的墻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其色彩清淡典雅,采用散點構圖,使用礦物顏料,是古代人們表現宗教信仰的一種形式。在介紹的整體的特點之后和學生一起鑒賞,學生在相關的專業知識引導下,能夠在鑒賞中留意對應的特點,進行回味與感受,從而讓學生的鑒賞活動更加具有實際的意義。
如在和學生一起鑒賞《獨樹一幟--古代中國畫》中,就可以滲透中國畫的知識,讓學生具有初步的概念,在概念的指引下進行鑒賞。就“國畫”一詞,進行解讀,中國畫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是在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最后剪成為“國畫”,可見中國畫的由來有一定的歷史淵源。接著,滲透畫分三科,以及畫分十科知識,同時引導學生認知中國畫的工具,為學生進一步鑒賞奠定基礎。再讓學生進入到具體的典型畫作鑒賞中去。讓學生帶著專業知識進行美術鑒賞。
二、興趣愛好美術欣賞機制
教師的美術教學方式對于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性,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起著重要的作用。豐富生動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使得教學內容活靈活現,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可以構建互動活躍的課堂,學生甚至在與教師的討論、質疑、辯論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以開放性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美術的理性欣賞。再有,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的美術欣賞活動,可直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發展學生的特長,形成良性的循環。
如在進行《民間美術教學》時,在課前就引導學生每人帶一個民間美術到課堂中,并以自己認知的藝術特征進行介紹,并分享自己和這個民間藝術作品的故事。有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搜尋圖書,總結出剪紙的藝術特征:其是中國民間文化中群眾性最廣泛,地域性最廣泛,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態,也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而剪紙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其是剪紙、刻紙、撕紙的統稱,相對應地有剪、刻、撕三種基本的制作手法。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學生在演講中配上實物形態,并結合生動的表情動作以及肢體動作。當放手讓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學習時,可發現學生以自己個性思維為美術課堂增加了濃厚的趣味性,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如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表達美術實踐活動機制
美術教學活動尤其要重視學生“知、情、行”統一,促進學生對美術鑒賞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在實踐美術藝術活動中加深美學體驗。此外,學生進行美術創造是美術實踐活動之一,體現學生個性之思,體現學生對美術理解之智。積極開展學生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審美思想外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模仿開始,到創新創造,讓學生在實踐美術中豐富審美素養。
如在學習了《民間藝術》——剪紙的知識時,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剪紙藝術,在“六哲團花”剪紙活動中,讓學生跟著步驟提示進行剪紙,在學生完成作品之后,倡導相互交換欣賞,體驗出自不同“藝術家”手法下的藝術創造。
如還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或到當地圖書館搜集更多有關民間藝術的資料,整理成一篇小論文,教師給出:中民間藝術的歷史發展,民間藝術下的風箏(服飾,頭飾,節日節慶),剪紙形式介紹等等的主題,以開放性,多選擇性的美術創造活動促進學生對美術進行領悟,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能力,讓學生在美術實踐創造中提升理性的美術鑒賞能力。
美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滲透專業的美術知識教學,以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動力,以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美術創造,以綜合提升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陽.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實踐與思考[D]2011
[2]石澎潮.探究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活動單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1 (6):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