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孚友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中尤為重要,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在45分鐘掌握更多的知識,是語文老師一直絞盡腦汁的問題。下面,我以自己的從教經驗,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引言:
在傳統的教育課堂上,語文往往是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下,在與其他科目比起來存在感較弱,看起來得分較為容易,背課文、做試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生。真正的語文課堂上應該是精彩紛呈的,打破這種傳統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是目前教學形勢下的重中之重。
一、構建高效課堂,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尋根溯源還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唯“高分論”占據主導地位,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并實現教育教學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在新課改的逐漸深入下,高效課堂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素質教育理念功不可沒。傳統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是指快速提高成績,達到升學目的的課堂。這是一種滋生在應試教育下的狹義理念。構建高效課堂,要從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入手,并在考慮教學實際的情況下,保證課堂教學能夠達到教育部下發的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自信心,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通過實踐來體會學習的感悟。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在課堂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們充分意識到他們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對自己的地位有確信的認知和認可。只有這樣,課堂效率才能提高。
(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注重學生主體地位之外,還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被動教學變為主動吸收知識,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建造高效課堂的有力措施。
(三)實施針對性教學
在對書本的把握基礎上,掌握重點,把握教學重點,實施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使高效課堂變得高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主要是來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指導什么樣是“會學習”,在學生懂得學習方法后就能舉一反三,對學生的針對性教學也還有很多方法,在生活中教學,生活學習的另一個大課堂,就像在學習《蘇州園林》時,可以通過真正去感受或者通過視頻模型等方式來進一步加深了解。還有《我的叔叔于勒》,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學生可以進行書中人物的角色扮演,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書中人物的心理狀態,真切的了解文章所傳達的思想和內涵,以此來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印象,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在課堂剛開始是最重要的,課堂的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行高效學習,在傳統教育教學方面,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趕進度,或者進行題量訓練,直接上課講語法,老師“填鴨式”教學,學生麻木機械的記筆記,這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這是快速記筆記,考察記憶力的課堂。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烈的學習欲望,對于未知的東西感到好奇,但他們缺乏耐心,恒心和毅力,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培養他們的耐性,讓他們喜歡課堂。就像在學習古文的時候,夾雜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使課堂生動有趣。《論語》中,教師可以參考物理學知識,或者做實驗記錄數據的方式來講解太陽冷暖色調的區別,引出文章《兩小兒辯日》,抓住學生吸引力,如果沒有鋪墊,直接上課就開始講古文,學起來當然就更吃力了。
在課堂上要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45分鐘的作用,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結果。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改變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無法建立課堂上的良好氛圍,想要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只有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教學方法,進行經驗總結,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找到符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
(二)優化教學內容,因材施教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讓課堂活躍起來,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并且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上進行創新優化。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標桿化,對學生的培養都是粘貼復制,高效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是因材施教的新型教育理念。每個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無法讓不同的花在同一時期開放。針對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覺得簡單,有的學生覺得像天方夜譚,這不是高效的教育理念,面對他們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達到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效果最大化,建立信心,這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結束語:
在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分析中,可以得出結論,建立高效課堂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施針對性教學理念,還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的轉變,注重因材施教等方面來實施,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情感表達能力,這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語文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中無可替代。
參考文獻:
[1]鄧生會.如何進行差異化語文教學[J].小學時代·教師,200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