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摘要]中華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理念,責任意識培養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各種文化思潮波潮涌動,大學生能否堅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提升責任意識是高校教育面臨的新挑戰。本文以宿州學院95后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現狀及主要問題,闡述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責任的內涵及特點,探究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實踐路徑,完善大學生責任意識,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引導大學生健康踐行責任行為。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04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1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大學生責任意識內涵概述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及特點
優秀傳統文化是指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世代繁衍而逐漸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精神成果的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納百川,融合多種文化精髓。首先,它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中華優秀傳統化提倡“洋為西用,古為新用”。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凝聚力和鮮活力。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凝聚力讓中國不斷崛起,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再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孔子強調仁愛,即“仁者愛人”、提倡“教者無類"。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面對西方多元文化的沖擊,中華文化應結合時代特色,深挖文化內涵,豐富傳承渠道。
(二)大學生責任意識內涵及特點
責任是客觀范疇,責任意識屬于主觀范疇。大學生責任意識是指大學生自己作為責任主體,在生活過程中對自己角色責任的自我認知或情感體驗,可通過大學生自身的責任行為顯現出來。大學生責任意識包括國家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意識與個人責任意識。
大學生責任意識具有諸多特點。首先,大學生責任意識具有理想性。95后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弄潮兒,是時代的希望,需要不斷激發自我責任情感、提升自我責任境界、積極地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其次,大學生責任意識具有自覺性。責任意識屬于主觀范圍,發揮主觀能動性,使自覺意識轉換為責任行為。再次,大學生責任意識具有矛盾性。矛盾性主要表現在理想與現實、認知與實現方面。大學生在觀念上對責任由較高的認同,實踐時,容易出現利己主義現象。
二、95后大學生責任意識現狀調查實證分析
(一)95后大學生責任意識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95后大學生責任意識現狀
通過調研,可以得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精神與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有密切關系,正確的責任擔當行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積極意義。95大學生大部分可以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整體責任意識主體狀況良好;大學生責任意識在國家、他人、家庭和自我方面分布存在差異;自我責任和家庭責任意識比例較高,對長遠的責任意識認知不足。2.95后大學生責任意識存在的主要問題
A.大學生的責任認知相對薄弱
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認知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對自我責任認知能力有限,不能明確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缺乏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的激情。關于“對中華傳統文化中孝的責任擔當”,60%的95后大學生認為要傳承,僅有30%的學生講到疼愛父母,多回家看看;關于大學期間你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調查結果中,僅有30%的學生有目標。
B.社會公德、社會服務意識淡化
95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利己特征表現突出,缺乏社會公德意識。關于95后大學生對于沒上鎖的共享單車是直接推走還是保修的問卷調查中,43.2%的學生根據自己當時有沒有重要事情來決定,56.8%直接離開。關于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認為天下興亡是自己責任的學生僅有35%。可以看出,95后大學生人生理念和價值觀還需繼續塑造。
C.家庭責任意識感缺失
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是中華傳統美德。實際問卷調查中,多數95后大學生忽略對父母的關心,認為父母的贍養應有比自己年齡大的兄長負責。對于寒暑假,你是否會主動幫父母做家務,僅有35%的學生會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對父母索取多于付出。我國傳統文化強調以孝為先,作為當下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重視孝道,重拾感恩意識,懂得感恩于回饋,主動承擔以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責任。
(二)95后大學生責任意識存在問題的原因
1.高校重智輕德教育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時期的大學生較多的重視實用性的內容,使得高校更重視知識的灌輸,對學生科研、基本理論知識的培育,培養實用性人才;高校教師擔負并積極踐行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但缺乏將教書與育人結合一起的恒心,忽略育人的重要性。
2.家庭教育的空缺
家庭是社會教育的根源,親情之上是中華傳統文化。當今家庭多數為獨生子女,超重地對子女的寵愛和關懷容易讓孩子將父母的呵護與關懷當作理所當然,從而喪失孝敬和感恩意識,缺失對家庭的責任意識。由于經濟壓力,多數父母工作繁忙,難以實現子女身體素養、文化素質、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3.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弱化是責任意識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95后的大學生思想主體意識發展不成熟,很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民族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薄弱。由于當代大學生缺乏實踐,社會閱歷不充足,容易帶來挫敗感,喪失積極承擔責任的勇氣,缺乏責任行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忽略自身責任意識對國家、社會、家庭的重要性。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實踐途徑
(一)加強教師道德修養,拓展傳統文化教育平臺建設
高校課程設計與傳授能否受到學生的青睞,教師主體和平臺建設發揮著主要作用。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道德修養,全面掌握和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拓展自身習得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利用各種方法傳承教授優秀文化。教師要主動引導大學生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越性,客觀理性對待西方利己等思潮。教師應宣揚責任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導學生自覺主動承擔責任。教師應及時把握網絡陣地,引導學生建立形式多樣的富有中華優秀文化為主題的教育網站網頁,播放反映傳統文化的歷史典故或影視作品,讓學生更為融洽的深入文化氛圍中。
(二)創新校園文化環境,完善“高校一家庭一學生”三位一體培育機制
高校是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陣地,打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是高校進行責任意識培養的必要舉措。高校可以開展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利用傳統文化時間節點,開展線上線下文藝活動,文學作品觀賞,培養學生藝術文化情操;利用傳統文化節日,開展讀書比賽、征文比賽、情景劇大賽,以賽促教,引導學生對文化的思索與傳承;構造寢室傳統文化氛圍,將中華傳統文化深入寢室文化,開展寢室文化節、文化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高校應聯合學生家庭與學生自身,形成家長聯系體制,及時反映學生在校情況,引導學生與父母有效溝通;開展感恩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重仁義,講孝道的新時代大學生。
(三)注重社會實踐,知行合一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行為方式。責任意識的形成與進步是認知、體驗、行為過程的統一。高校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學分的認定,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責任意識方面達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學生將其學到的傳統文化知識與精神靈活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與服務他人相結合、積極宣揚傳統文化精髓、引導人們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神韻,進一步實現服務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愿望。
四、小結
科學合理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與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相結合,促進95后大學生真正成為四有新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然而95后大學生出現責任認知相對薄弱社會公德、社會服務意識淡化、家庭責任感意識缺失消極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繁榮進步、社會和諧發展、大學生個人素養培育。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責任意識培育中的重要價值,探索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實踐途徑,為進一步推進高校德育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張國勝.論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張偉.論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D].濟南:山東大學,2010.
[3]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