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靚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鼻竇內窺鏡在耳鼻喉病變臨床診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8.5-2019.5,本院收治120例耳鼻喉病變患者,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電子喉鏡診治,觀察組應用鼻竇內窺鏡診治,對比兩組療效與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60例的治療有效率95%高于對照組的71.7%,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60例的并發癥(鼻出血、鼻腔粘連、眼周淤血、感染等)發生率6.7%小于對照組的21.7%,差異顯著(P<0.05)。結論:耳鼻喉病變患者診治過程中應用鼻竇內窺鏡,效果顯著。
【關鍵詞】:耳鼻喉病變;診治;鼻竇內窺鏡;電子喉鏡;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耳鼻喉病變的發病原因較多,臨床診治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復,遷延難愈。臨床認為[1],耳鼻咽喉的解剖學十分復雜,患者的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因此臨床診治具有一定難度。但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任由患者的病情發展,疾病不僅會加重,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來,鼻竇內窺鏡在我國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提出,耳鼻喉病變應用鼻竇內窺鏡診治,具有顯著療效。本研究探究分析了鼻竇內窺鏡在耳鼻喉病變臨床診治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療的耳鼻喉病變患者120例,根據隨機分組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為(32.6±3.4)歲,住院時間為2-3天,平均住院時間為(2.3±0.2)天。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為(31.3±3.2)歲,住院時間為2-3天,平均住院時間為(2.4±0.3)天。兩組患者均符合耳鼻喉病變的診斷標準。兩組耳鼻喉病變患者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電子喉鏡下進行診治,打開相關儀器進行測試,若患者需要活檢,則準確相應活檢器具。
觀察組采用鼻竇內窺鏡診治,選用三支內窺鏡、ZJ-3000D內窺鏡醫學圖像進行診斷治療,檢查患者的氣管、耳乳突、鼻咽與鼻腔。并根據診斷結果,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
兩組患者均根據自己的詳細疾病,接受鼻息肉摘除手術、上頜竇竇口切除手術、額竇竇口切除術、鼻腔異物取出術、鼻中隔軟性結節切除術、下鼻甲切除術等。
1.3 觀察指標
兩組耳鼻喉病變患者的(1)臨床治療有效率,療效標準[2]如下,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術腔黏膜上皮化,竇口開放狀態理想,無膿性分泌物產生。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術腔黏膜輕度水腫,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產生。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術腔黏膜水腫,有膿性分泌物產生。(2)并發癥:鼻出血、鼻腔粘連、眼周淤血、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進行分析,所有數據當中,(%)類計數數據,行X2檢驗檢測;(x±s)類計量數據,行T檢驗檢測;P<0.05時,提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60例的治療有效率95%高于對照組的71.7%,差異顯著(P<0.05)。見表一。
2.2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60例的并發癥(鼻出血2例、鼻腔粘連1例、眼周淤血1例)發生率6.7%小于對照組的60例的并發癥(鼻出血5例、鼻腔粘連3例、眼周淤血3例、感染2例)發生率21.7%,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鼻竇內窺鏡技術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如今已經是一種成熟技術,該技術可輔助臨床醫師診斷治療耳鼻喉科患者,給耳鼻喉病變患者帶來了曙光。再者,鼻竇內窺鏡技術屬于新型技術,既可用于診斷,又可用于治療。鼻腔手術、耳部手術是眾多小手術中比較復雜的手術。采用傳統的檢查方法與手術治療,已經不能耳鼻喉病變患者的需求[3]。有研究發現,常規診斷、治療耳鼻喉病變患者,診斷會有一定誤差,術后會有不良反應發生。若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嚴重,還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在微創手術進入臨床后,耳鼻喉科的主治醫師將注意力轉向了微創手術。也是探究微創手術的過程中,臨床發現了鼻竇內窺鏡技術的多項優點。
在鼻竇內窺鏡下開展手術耳鼻喉病變患者,創傷較小、術后恢復較快,能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患者病變部位的生理區結構與生理功能,患者術后的并發癥比較少,恢復時間更短[4]。因此,在推出后,備受贊譽。鼻竇內窺鏡是一種醫療設備,具有光亮度強、視角大、圖像清晰、分辨率高等優點。在鼻竇內窺鏡下,臨床醫生可直視患者的耳鼻喉病變組織情況,能夠窺探到手術不能達到的隱秘區域。同時,應用鼻竇內窺鏡檢查,能夠避免傳統檢查方式給患者鼻腔造成的疼痛[5]。從鼻竇的解剖學角度來看,鼻竇內窺鏡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鼻竇解剖學的發展,臨床依靠鼻竇內窺鏡能夠更為精細的劃分人體的鼻竇結構,能夠進一步界定手術內外側,能夠保證手術的成功率、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鼻竇內窺鏡下診治耳鼻喉病變患者,治療有效率高(95%),并發癥少(6.7%)。
由此可見,鼻竇內窺鏡技術在耳鼻喉病變患者的診治中應用,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董紅麗,呂秀榮,徐梅.鼻腔沖洗護理在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14).
陳亮,張柱,何碧云,etal.經濟型鼻竇球囊在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中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1):28-30.
龐濤,王曉慧,姚海波,etal.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術前鼻腔沖洗對鼻內鏡手術出血影響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
張煒偉,徐明,馮波.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8(12).
白文娟,馬〓濤,羅志鍇.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內鏡鼻竇手術患者呼吸功能、麻醉深度及蘇醒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38(8):9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