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蓮琴 孫文燾



【摘 要】 以我國A股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為樣本,從利益相關者和資源投入視角,實證檢驗了企業社會責任投資(SRI)及各維度SRI對其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發現,高新技術企業SRI對創新績效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利益相關者各維度的SRI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效應具有異質性,具體表現:企業對員工和客戶的SRI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而企業對投資者、社區和政府的SRI則對創新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關鍵詞】 高新技術企業; 利益相關者; 社會責任投資; 創新績效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18-0072-07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成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致了資源短缺、高新技術污染和生態環境問題。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指出: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契約關系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因此,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高新技術企業不僅要追求技術創新績效,還要將滿足各利益相關者(投資者、員工、社區、政府和客戶等)的需求納入到技術創新目標和投資決策中,進行有效的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SRI),促進技術創新生態化,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三效合一”的目標,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SRI起源于宗教運動中的倫理投資,是西方經濟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Banerjee[ 1 ]指出,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全社會更加關注資本市場的責任和透明,進一步推動SRI成為目前歐美資本市場的主流。近年來,隨著我國規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法規的出臺,社會公眾增強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在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學術界研究熱點之際,SRI在中國資本市場也逐漸興起。現有文獻較多對一般企業SRI的經濟后果進行研究,較少研究企業SRI的創新績效;較多研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且研究結論不一致。例如,Barney[ 2 ]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影響企業的科技發展戰略、創新文化、研發人員的結構等而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因此,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改善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產品品質,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從而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 3-7 ]。而李文茜等[ 8 ]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呈倒U型關系,即企業社會責任在某一臨界點能有效提高企業創新績效,但超過該臨界點后會導致創新績效下降。Hull和Rothenberg[ 9 ]認為,企業社會績效的提升可能會占用本來用于核心技術研發的資源和管理活動,從而不利于企業的技術創新。可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創新能力、創新績效的影響不一。同時,現有文獻在度量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時,衡量指標一般采用賦值或整體評分法,沒有考慮到利益相關者的多維度和資源投入及其投資強度等,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夠客觀,且較多研究一般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SRI創新績效的考察較少。因此,有必要從利益相關者多維度和資源投入視角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SRI的創新績效進行研究。
基于中國制度背景,本文以2010—2017年期間我國A股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為樣本,從利益相關者和資源投入視角,實證檢驗了高新技術企業社會責任投資(SRI)及利益相關者各維度的SRI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效應。結果發現,高新技術企業SRI強度對其創新績效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進一步研究發現,高新技術企業各維度的SRI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效應具有異質性,具體表現:企業對員工和客戶的SRI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而企業對投資者、社區和政府的SRI則對創新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一是現有文獻較多研究一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經濟后果,且研究結論不一,較少考察高新技術企業社會責任資源投入及其投資強度的影響效應,本文以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為樣本,從資源投入視角考察了企業SRI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機理與效應,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投資與創新績效的相關文獻;二是基于企業社會責任具有多維度特征,本文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檢驗了高新技術企業對各維度(投資者、員工、社區、政府和客戶等)的SRI的創新績效,顯現了企業SRI的異質性,為異質性社會責任投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現有文獻界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通常采用單一維度賦值或整體評分法等,具有一定的主觀成分,本文在以企業實際發生的數額度量企業對利益相關者各維度SRI的基礎上,再匯總計算企業SRI強度,研究結論可能更客觀可靠。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的提出
從利益相關者重要性視角,Freeman et al.[ 10 ]將企業社會責任的對象分為主要利益相關者(股東、員工、顧客等)和次要利益相關者(社區和環境);唐鵬程和楊樹旺[ 11 ]根據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影響力的差值對CSR進行層次性劃分為首要利益相關者(投資者)、主要利益相關者(雇員及供應商和客戶)和次要利益相關者(環境及社區)。因此,可從利益相關者多維度視角探究高新技術企業進行SRI的動因及其創新績效。
企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所需要的資金量往往是巨額的,而來自股東的權益資本和債權人的債務資本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因此,企業應該負起為股東提供的資金創造增值的責任,與股東共享企業的利潤,注重發放股利回報股東的資本投入;同時對債權人的利息和本金負起按時支付與歸還的責任,從而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也可獲得投資者的信任與支持。通過股利和利息發放的信號傳遞功能,可以使企業在資本市場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取得信譽資本,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購買股票,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利好的信息有利于股價的提升,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資金的流入使得企業擁有更多的資源從事持續的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Hall et al.[ 12 ]、孫維峰和黃祖輝[ 13 ]研究表明,增加研發資金投入有利于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鑒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a:企業對投資者的SRI與創新績效呈正相關。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不僅需要資金的支持,而且需要員工提供更多的創新思維,這就要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企業應該對員工進行SRI,不僅要為員工提供舒適溫馨的工作環境,在福利方面盡力滿足員工的需求,在薪酬方面有保障,保證員工無后顧之憂地投入創新活動中,且定期對員工組織培訓,增強其職業技能,并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以取得員工的支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而留住人才,還會吸引更多的高技術人才加入創新隊伍中,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本,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余泳等[ 14 ]指出,研發人員投入是中國高技術產業創新績效的主要動力之一;Zhang et al.[ 15 ]、Hsu和Fang[ 16 ]等研究發現,研發人員的投入能提升新產品銷售收入或新產品的開發績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b:企業對員工的SRI與創新績效呈正相關。
Utterback和Abernmathy[ 17 ]認為,技術和市場需求共同決定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技術決定了創新的成本,而市場需求決定了創新的報酬;陳勁等[ 18 ]指出,創新是技術和市場的有機結合,就其推動力而言,市場需求大大超過了科技本身發展,需求是技術創新之母,用戶是技術創新重要的外部信息源。因此,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應該及時獲取用戶需求的信息,以用戶需求激發創新思維的產生,快速對產品進行設計和研發,適時滿足用戶的訴求。Porter和Linde[ 19 ]研究發現,企業率先進行綠色創新,會極大增強企業市場的議價能力;付強和劉益[ 20 ]認為,消費者更愿意花費更高的價格購買企業研發的帶有綠色屬性、節能環保的產品,無疑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增加了市場份額。同時,如果創新的產品獲得用戶的認可和青睞,反過來又會激發科技人員的研發熱情,進一步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c:企業對客戶的SRI與創新績效呈正相關。
外部環境是任何組織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周邊社區的支持。企業應該創新工藝流程,采取措施減少廢氣、污水等對周邊社區居民的影響,保護生態環境;對社會進行慈善捐贈,不僅為企業獲得道德信譽資本[ 21 ],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而且使公司獲得更多的正面評價和社會資源;同時,企業應該遵守規章制度,及時繳納稅款,積極參與到地方經濟建設當中。這樣,企業和社區、政府就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企業能獲得來自社區和政府的支持與幫助。學者的研究表明,獲得政府支持有利于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如Koga[ 22 ]發現,在規模較大的企業,政府采用補貼等優惠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產生正向影響;黃賢鳳等[ 23 ]研究結果表明,政府研發資助對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的直接促進作用;周海濤和張振剛[ 24 ]實證表明,直接資助和間接資助方式對企業創新績效均具有激勵作用。鑒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d:企業對社區和政府的SRI與創新績效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應該科學設計SRI戰略決策,將內部資源投入到社會責任活動中,保障股東和債權人的權益,視員工為合伙人,充分發揮其工作熱情和創造性;研發生產高品質、低成本、安全綠色、無害于環境的產品;同時熱心公益事業,注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訴求,實現技術創新的生態化轉向;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途徑,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等,形成經濟、社會和生態的良性循環、協調與共的發展模式,以贏得不同利益相關者的信賴,提高企業信譽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鑒此,本文提出如下總假說:
假說1:高新技術企業實施SRI將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為了檢驗企業SRI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本文構建OLS模型:
IPeri,t=?琢0+?琢1SRIi,t+■λVarconi,t+?著i,t? (1)
其中,被解釋變量IPeri,t表示i公司t期的創新績效,解釋變量SRIi,t表示i公司t期的社會責任投資強度,Varconi,t表示控制變量。影響公司創新績效的因素較多,根據相關研究文獻和本文的研究特點,選取了兩類控制變量——公司特征變量與公司治理變量。其中,公司特征變量包括研發支出(YF)、政府補助(BZ)、技術人員比例(JS)、企業規模(GM)、現金流量(LL)、產權性質(XZ)、企業年齡(AGE)、企業成長性(GROW)、財務杠桿(LVG)和盈利能力(ROA);公司治理變量包括股權集中度(OWN)、董事會規模(DSH)、獨立董事比例(DLDS)、高管薪酬(GG)及兩職合一(LEADER);此外,本文還設置了年度和行業的啞變量(DY和DI),以控制宏觀經濟等時間序列因素的影響。
(二)變量界定
1.企業創新績效(IPer)
Blind et al.[ 25 ]認為,專利說明了公司對某項技術具有獨占性,可限制其他公司爭奪相同的市場從而確保未來的發展;孫剛[ 26 ]指出,專利制度能保護企業的自主創新,專利申請數有效反映了企業創新績效和創新質量;而傅樵和冉瑩[ 27 ]認為,專利數能直觀反映企業創新成果和創新產出;王蘭芳和胡悅[ 28 ]也認為,發明專利的創新性最強、價值最高。因此,本文將高新技術企業當年向有關部門申請并最終獲得專利權的專利數量作為衡量企業創新績效的指標。由于各公司專利數差異較大,本文對專利數取對數。
2.企業社會責任投資(SRI)
陳玉清和馬麗麗[ 29 ]認為,企業實際發生的現金流項目比企業應該承擔但尚未支付的項目更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社會責任;高敬忠和周曉蘇[ 30 ]認為,采用企業實際支付的金額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真正貢獻更為可靠。因此,本文根據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從利益相關者視角對各維度SRI進行度量,匯總計算公司SRI強度。具體包括:(1)對投資者的SRI(SRII),用股利利息支付率來衡量,即等于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流量/營業收入;(2)對員工的SRI(SRIE),用員工獲利率來衡量,即等于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流量/營業收入;(3)對客戶的SRI(SRIC),用主營業務成本率來衡量,即等于主營業務成本/營業收入;(4)對社區的SRI(SRIS),用捐贈支出率來衡量,即等于對外捐贈支出/營業收入;(5)對政府的SRI(SRIG),用稅費支出率來衡量,即等于支付的各項稅費/營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