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業
摘要:緊跟時代脈搏,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主題。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初中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學習體育理論知識,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有效途徑。如何立足學生、立足課程、立足教師,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體育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與積極踐行的內容。研究認為,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明確教學原則、歸因影響因素、豐富教學媒介及挖掘生活資源。
關鍵詞:課程改革? ?體育教學? ?有效性? ?策略? ?思考
初中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部分之一。[1]“教育改革大潮中,在體育教育領域不管什么樣的改革,如果不能落實到教學領域,不觸動課堂教學,不能引起教學過程和模式的變化,那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成效。[2]如何立足體育課堂教學,立足教師專業能力,立足學生全面發展,尋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對策,這是我們所有體育教師應該思考與踐行的主題之一。筆者通過多年的初中體育教學實踐和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試圖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提出以下四點思考,僅供同行參考與借鑒。
一、明確教學原則,大膽教學實踐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精神,新形勢下的體育有效教學應要堅持四個基本原則:最優化原則、主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健康性原則。其中,最優化原則要求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是最優化的,是最直接有效的;主題性原則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立足學生的主體發展需求,滿足學生的個性要求;發展性原則要求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與練習過程中堅持相關發展規律,有序、有法、有效的課堂教學;健康性原則要求體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在教學的始終加以貫徹。綜述以上四個基本原則,體育教師要敢于實踐,在不斷實踐中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二、歸因影響因素,做到針對教學
剖析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法律體系建設、體育設施、教師素質、教學環境、教師心態、學生參與、學生學習策略。[3]筆者通過教師維度和學生維度對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進行了梳理,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影響體育教學生有效性的
教師和學生維度因素分析
傳統體育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教學理念老化,教學內容混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評價不全面以及缺乏必要的品格培養。實施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體育教師對影響有效性因素的準確分析與把握,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有效性提高需要體育在教學目標上加以明確,在教學方式上加以科學規劃,需要通過必要路徑加以對學生品格培養,當然拓展體育教學活動也是必要的。[4]體育教師需要通過相關的實際情況調研,優化校本資源,整合新舊教學方法,分層設計,在不斷反思中做到針對性教學。
三、豐富教學媒介,激發參與興趣
總所周知,體育與其它課程相比的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的參與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能力、心理素質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有效介入,體育教學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并逐漸成為體育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新路徑,這也就要求當下的體育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化的媒介技術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5]媒介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其可以幫助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直觀化、形象化,因此,“媒介引導”成為了體育教學有效性提高的輔助與支架。[6]體育教學應該是一種放松背景下的學習,是一個情感釋放的過程,為此體育教師要能夠在組織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參與對知識加以掌握,對運動技能加以熟練。[7]當然,現代化的教學媒介有很多,如智能手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再如腕式心率測試儀在耐久跑教學中的運用,等等。
四、挖掘生活資源,提高教學趣味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這也告訴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挖掘生活中的一些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將體育教學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學目標之一。剖析以往傳統體育教學,我們發現了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注重體育理論知識以及技能教授,這些做法忽略了將體育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難以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所以,體育教師深入挖掘體育教學中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十分必要。[8]例如,在進行遠程前滾翻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生活中發生火災或突然從快速行駛的車輛中跳下等生活經驗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通過生活中拋擲物品的經歷,進行投擲技術動作的教學與訓練。
以上四個方面的思考,僅僅是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策略中的一部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體育教師不能在閉關自守,不僅要腳踏實地還要抬頭看天,通過梳理自己的教學實踐并結合當下體育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研究文獻,在自己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加以踐行??傊仿湫捱h兮,體育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道路上要敢于打破常規,要敢于大膽實踐,要不斷反思,從而讓自己的體育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袁偉.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才智,2012,(25):285-286.
[2]王濱.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有效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
[3]田廣,張龍,么廣會,田江.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2013,(05):133-136.
[4]孫春艷.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有效性及優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09):4+8.
[5]舒潔.信息化環境下體育教學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6):198-199.
[6]孔敏亞.體育課堂教學“媒介引導”的有效性研究[J].體育教學,2018,(11):47-49.
[7]張志君.體育學科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36):96-97.
[8]何奕輝.論如何提升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9,(12):152.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