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支部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當下,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可利用資源缺乏、農村資源流失、重視程度不高的困境,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應發揮出管理功能、文化發展功能、經濟發展功能三大功能。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功能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內涵
1.功能的含義
功能是功能學派分析社會結構的基本概念。功能學派認為,社會是一個系統,它的各部分相互依存,因此任何一個部分的存在對整體的存在和運行都具有積極或消極的意義。功能通常被認為是部分對整體所發揮的作用。社會學意義上的功能,主要是指一種社會現象對于它所隸屬的那個系統的客觀結果。[1]功能的最后指向性是客觀的結果,功能與作用在日常使用中常常會混淆在一起,但是兩者還是有所區別的,功能更強調系統性,是一個系統由內而外所發揮出來的效用以及所帶來的結果,而作用更具有一種直接性,更顯而易見,更加體現在表面的現象上。
2.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內涵
首先,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內涵要明確黨的基層組織的性質和任務。《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五章黨的基層組織中第三十條規定“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具體來說,農村基層黨組織包括鄉、鎮乃至村一級黨組織。黨章第三十二條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規定了黨的基層組織的性質和基本任務。
其次,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內涵要明確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內涵。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并無多大差別,只是使用的場合不一樣,思想政治教育多使用于學校,而思想政治工作多使用于農村、工廠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含義是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各要素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對受教育者所發揮的有利作用和功用,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受教育者需要的有用屬性。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包括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構建精神家園。[2]從這個定義可以總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即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一是強調有用性,能夠獲得對象的滿足,二是強調過程性和結果性的統一,只有在過程中各要素相互配合,結果才能更好發揮作用。另外相比較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應該更具體,它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對整個農村建設應發揮的積極作用,能對農村其他方面建設起到有效輻射。
最后,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內涵要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與企業、機關、學校等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側重點有所不同。農村的居住人口、受教育情況、經濟發展水平等與其他基層單位的情況不同,因此在確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時不能搞“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重點突出現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有的放矢的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某幾方面的功能。
3.正確認識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重要意義
第一,只有正確認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才能把握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應該認識到把思想政治工作干好對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我們不能空談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視物質基礎,但是應該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鞏固現有的物質成就,為農村以后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二,只有正確認識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才能進一步確定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和方法。正確認識功能是制定正確的原則和方法的依據,也才能為正確發揮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只有正確認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才能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方向。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是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體現,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認識上要始終保證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看齊,牢固樹立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維護黨中央的權威,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決貫徹黨中央的部署。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困境
1.經濟條件約束,可利用資源缺乏
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可利用的資源較少,從根本上說,是由于相較于城市,農村經濟發展仍較落后,在資金籌措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要營造一定的環境,借助一定的媒介,利用一定的現代科技手段等,可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最終呈現出更好的效果,而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利用的媒介、場地等資源較少,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仍使用的是較為傳統的方式,開會、廣播以及標語宣傳,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群眾工作采用的方法仍是口頭講述,不夠生動形象,另外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動場地和平臺較少,導致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佳。
2.城市文明的擴張,農村資源流失
人才的流失。隨著教育的普及,農村許多青年走出了農村。知識程度稍高的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或者農村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定居城市,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婦幼,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導致了文化建設主體嚴重缺位,本應建立的富有鄉村特色的文化體系反而產生了“空殼化”現象[3]。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批批人才隊伍,而農村的條件設施對絕大多數人才來說吸引力還不夠,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人才,特別是缺乏專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這與農村待遇低、發展機會不多、發展平臺不高有密切的關系。另外農村大量青壯勞動力的流失,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受教育程度偏低,由于他們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這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很大的難度。資源的缺乏導致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鄉村原生文化的流失。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力量,與人才同步流失的還有鄉村原有文化的流失。農耕文化是鄉村文化的本源,隨著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及城市文明的進一步擴張,我國部分鄉村原有的生活模式和人際關系被打破,農耕文化的唯一性被顛覆,大批的農民不斷涌進城市,在市場化和城鎮化的巨大浪潮中接受多元文化的沖擊[4]。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內生力量,鄉村文化的流失對更多樣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3.傳統觀念桎梏,重視程度不高
第一,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素質不一。一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者難以對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方面的工作進行有效平衡,在農村的實際工作中,基層工作眾多繁雜,經濟發展的成果更易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則是一個長期與持續的過程,“重經濟建設輕思想工作”的觀念一時難以得到扭轉。
第二,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者認識不到位。農村基層黨組織相比較于城市基層黨組織在政策的執行與貫徹方面更有難度,還有一些農村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者對自身的工作并無清醒的認識,為官不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無關緊要。
第三,農村的廣大群眾往往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家族氏族社會的延續,農村比較注重家庭倫理和道德制約,但是規則意識、法律意識比較缺乏,對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還認識不到位,在農村傳統家庭中對子女及晚輩的教育多為權威性教育,父輩與子女之間留有一定的地位差距,且父輩具有權威性,教育方式傳統保守,對新式教育接受較為困難,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的開展要突破家庭的藩籬,大多數農民群眾自我教育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與城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實效的難度更大。
三、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應發揮的功能
1.管理功能
加強黨組織自身管理。在最新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中指出,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單元,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可以看出,黨支部的基本任務,一個是要開展好黨支部自身的建設,包括管理和教育好黨員,二是要教育好群眾。黨支部自身的建設至關重要,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村廣大民眾直接聯系,人民群眾通過與基層黨組織的關系來判定黨的形象,基層黨組織對于中央政策的執行效果也決定黨的有關部署是否真正落實到位,習近平指出,“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干部,生活在鄉親們中間,生產在鄉親們中間,整天同鄉親們打交道,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能不能落到實處,你們的工作很關鍵。要把黨和政府的扶貧開發政策、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支持農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傳遞給鄉親們,讓鄉親們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處,一起來落實好政策。”[5]一方面,黨組織自身要把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使他們了解政策,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另一方面,黨組織要搞好自身的思想教育,進行黨性教育,教育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樹立黨的良好形象,在實際行動中,黨組織與黨員要切實了解群眾需求,不僅要使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也要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投入到農村的建設中來。
厚植管理群眾根基。管理群眾也就是要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動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在鄉村振興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利用村規民約管理群眾,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在滿足他們利益訴求的同時,也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把他們凝聚在黨組織周圍。黨組織要有服務群眾的意識,同時也要教育農民群眾具有合作雙贏、服務社會的意識,只有把自己的個人理想建立在社會大眾需要的基礎上,才有實現的可能。
2.文化發展功能
強化文化宣傳引導。農村信教人口較多,我國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宗教信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農村中,老年人占信教人口的大多數。2017年,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就“農村老年人宗教信仰”對全國293個村、4328戶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數據顯示在4328個樣本中,13.22%的農村老人表示有宗教信仰,即每10個老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信教[6]。究其原因,一是農村中空巢老人較多,精神上得不到子女的關愛,生活覺得孤獨,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就找尋其它的精神寄托來得以救贖,而有些邪教會歪曲宗教,打著其它宗教的名義來欺騙老人,比如“全能神”,導致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在當下,農村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思想,利用村規民約來加強文化宣傳引導,在宗教的具體活動中要宣傳積極向上的思想,
滿足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除了滿足農民群眾的物質需要,還要注重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農村相比城市來說,農民群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渠道不多,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務資源較少,農村群眾能夠獲得“精神糧食”的渠道較少,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但又無處釋放,信教成為了許多人的選擇。建設美麗鄉村,不僅是農村的經濟要搞好,村容村貌要改善,同時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境界要得到大力提升,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文明的發展,滿足農民群眾精神需求,這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農村持續發展的動力。在滿足精神需求方面要創新方式方法,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壩壩電影、開團年會等方法更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經濟發展功能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筑牢思政育人堤壩。上層建筑對經濟具有反作用,可以將社會特別是經濟關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之內,維護經濟基礎的地位和根本利益,當它為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打破農民群眾在思想上的束縛,同時在尋求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要處理好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集體主義意識。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指出,村黨支部就是要全面領導隸屬本村的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工作,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領導村級治理,建設和諧美麗鄉村。貧困村黨支部應當動員和帶領群眾,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基層黨組織處于農村建設的第一線,當前基層黨組織的中心任務仍然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基層黨組織要為農村廣大人民群眾解放思想,鼓勵人們搞活經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結合本地特別是要帶領當地的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脫貧攻堅戰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扶貧扶志”。扶貧先扶志,扶志即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要淡化貧困意識,形成脫貧愿望、增強脫貧信心并樹立脫貧斗志,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改變貧困落后境況,堅定不移地從事生產和家鄉建設,促進邊遠貧困地區的全面發展。[7]使廣大群眾明白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改善生活,幸福的人生是靠奮斗出來的。另外就是要處理好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利益矛盾問題,調節好利益關系,使得農民群眾既能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惠果,又能生活在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美麗的鄉村。
參考文獻:
[1]劉光華、鄧偉志編譯.新社會學詞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6:23
[2]鄭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9
[3]楊文圣.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6):70-74
[4]邵晨.鄉村振興不可忽視鄉村文化力量[J].人民論壇,2018(26):130-131
[5]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15:21
[6]何飛揚.農村老人宗教信仰狀況[N].社會科學報,2017(002)
[7]張蓓.以扶志、扶智推進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與實踐路徑[J].改革,2018
作者簡介:
杜小艷(1995—)女,漢族,四川南充人,中共四川省委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共產黨黨性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