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寧
摘?要:內部控制是企業在當下現代化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之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的風險控制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風險導向也就成為了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核心出發點。對于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實際效果的評價,內部控制審計師保障其具體內部控制發揮預期效果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和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
一、引言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必要關鍵環節,其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了風險管理和控制、經營管理效果提升等等方面,其中風險管理控制是首要的。一般來說,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涵蓋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制度等等五大基礎要素。基于此,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針對上述基本要素進行相應的評估,以此來分析判斷企業當下的內部控制是否具有預期的有效性,是否能夠切實的發揮風險管控與效率提升的預期功能。鑒于此,我們將從當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出發,分析和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為基礎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措施建議,以期能夠促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優化和提升。
二、當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及問題
(1)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更加偏向于合規審計,對于經營風險偏向不足
經過多次調研走訪眾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實施開展,一個很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往往將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合規性上面,比如相應經營管理活動的要件是否齊全,相關資料的存檔是否完整,涉及人員的行為是否合規等等。合規性雖然是企業面臨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僅僅將其作為重點是不完整的,當下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對于經營管理本身的風險管控的審計有所不足,主要體現在內部控制審計與企業經營業務的結合度不高,風險的揭示和分析往往比較籠統,控制過程審計工作也往往比較宏觀,實際的審計結果并不能清晰準確細致的反映出企業在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的評價體系構建不完善,主觀因素影響大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該行為預期實現的核心目標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眾多企業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的評價方面還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評價工作容易被忽略,評價工作是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核心,一旦評價工作被忽略,那么該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也就注定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二是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大。當下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有大量的主觀評價,整體量化程度不夠。
(3)內部控制環境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容易被忽略
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五大核心要素之一,是內部控制活動高效發揮預期效果的重要基礎。但是當下的內部控制審計往往將目光集中于內部控制的具體措施本身,對于內部控制環境的關注度不夠。這種近似于治標不治本的審計方式,很難說能夠在審計過程發現關鍵問題并且聚焦主要原因,進而直接影響到企業后續的內部控制的優化和提升。
三、企業優化提升內部控制審計的對策建議
(1)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更多關注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風險方面
上文已經提及,當下眾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都將主要目標聚焦在合規性方面,對于合規風險的把控是比較規范的。但是對于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層面的直接風險的關注度還有所欠缺。鑒于此,我們建議企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努力提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在經營風險和業務風險方面的規范控制評估作用。第一是要做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頂層設計。對于企業來說,從理論上講,其任何的一項具體經營管理行為都需要在一定的框架范圍內進行,在一定的規范指導下實施,這里的框架以及規范指導便是該方面經營管理的頂層設計的主要內容。據此,企業要想進一步擴大以及深化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范圍和廣度,首要的便是要做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頂層設計,以此來引導對于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第二是要精準細致的做出風險劃分。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來說,為達到風險管控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能夠對企業的相關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風險經營細致的劃分,在細致劃分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控制,才能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因此,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高度關注企業對于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風險的劃分是否細致以及合理,將成為審計工作的重要關注點,反過來說也是企業優化提升內部控制審計效果的重要抓手。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評價機制體系,減少主觀因素影響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實務中如何更加高效、準確、科學的做出有效性評價,已經成為了橫亙在企業做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面前的重要阻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完善以及評價執行力度不足。鑒于此,企業為優化提升內部控制審計可以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評價機制體系來實現,具體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著力提升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程度,增強評價指標體系的客觀程度,盡可能的減少在評價過程中的主觀因素的影響。量化指標的使用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客觀性的重要基礎保障,但是量化指標的應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也要注重實際的需求。雖然量化指標具有客觀、準確等優勢,但是也存在反應問題或者現狀的
角度過于細致,致使出現遺漏風險的可能性較大等等劣勢。因此,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應該結合評估的具體內容,選擇使用更加量化的指標還是比較定性的指標,以期能夠達到更好的評價目標。二是要做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工作。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評價指標被初始設計并應用之后,其具體內容甚至應用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在實踐中根據實際效果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正和完善,這個過程往往是比較長期的過程。企業需要建立起科學的修正機制,在評價指標體系的穩定性與動態更新間保持相對的平衡。
(3)注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環境的優化,力求審計工作的治標又治本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是決定其最終控制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審計過程中,對于內部控制環境的判斷與后續優化也是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企業應該從保障基礎環境的有效性來為內部控制有效性做支撐,達到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治標又治本。具體來說,企業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全面梳理企業內部控制所面臨的具體環境,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在詳細的環境因素中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企業對此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梳理出真正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效果的核心因素,為下一步的具體環境對比分析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要在上一步驟的具體梳理基礎上,通過歷史的縱向對比以及與同類型先進企業的橫向對比,以此來找到自身在內控環境層面的薄弱環節,為下一步的針對性優化奠定堅實基礎。這其實就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在環境審計方面工作的核心思路。
四、結語
風險管理和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和業務運營中永恒不變的關鍵內容,在此方面的主要舉措便是企業的內部控制,而內部控制的執行監督和效果評價也需要相關審計工作來進行基礎的保障。鑒于此,基于風險視角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已經成為了當下企業風險管控升級優化的重要對策。在此方面,企業應該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做好更多關注經營業務風險、更好完善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審計環境優化等等方面的工作,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切實的強化執行,促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妙娟.基于風險導向的財務內部控制審計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6(1).
[2]張春風,甘俊,季曉明等.基于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嵌入性審計: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6(12).
[3]郭艷萍.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實施路徑與體系構建[J].前沿,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