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尤其是小學教育,它屬于學生入門級的教育,所以更受到大眾的關注。一般來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都是用在學科的教學中,其實,某種程度來說,它也是可以用于班級文化的建設中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十分樂意把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進行組內分享,也能增強彼此間的合作意識,促進個體發(fā)展的同時也能夠推動整個班集體的進步。本文則是就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為議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組合作;班級文化建設;發(fā)展
引言:
班級文化對于整個班集體而言,是師生共同的精神財富,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還能夠發(fā)揮其無窮的力量使學生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健康的成長。
一、創(chuàng)造溫馨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小組
教室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主要場所,其環(huán)境的好壞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對于班級文化建設來講,第一項內容就是對教室的環(huán)境有個基礎的布置,布置效果不需要多么華麗,只需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學習的氣氛就好,曾經(jīng)就有一位名人說過,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這句話的本質意義就是希望學校的一磚一瓦都能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一定要盡可能的利用好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桌椅板凳還是花花草草,讓它們充分發(fā)揮好教育的功能,使班級的整體風貌都能夠給學生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1]。其實一直以來,每當小學的開學之際,教師總是提前安排幾個優(yōu)秀的班干部讓他們提前打掃布置一下教室,這種想法是好的,幾個班干部也總能不負教師所托,把班級整理的井然有序,但是這么做的唯一缺點就是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這也會直接導致他們對教室環(huán)境的漠不關心,忽視了集體意識。所以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要把班內的學生都充分調動起來,把教室內部的墻壁和黑板分成幾個板塊,比如設定一些名人名言欄、作品展示欄以及一些黑板報等,然后根據(jù)板塊的大小將班內學生分成幾個大小不同的小組,再從組內選幾個小組長,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積極性就會有所提升,同時也能夠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班級內部的大環(huán)境也將其作用發(fā)揮出來。
二、營造內心自由的情感氛圍小組
雖然班級不像外面的社會那么復雜,但是始終也是一個微型社會的縮影,是教育把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融合在一起,所以他們之間可以說是教學相長的關系,在同一個班集體里[2],同學之間一定要相互包容,學會原諒,師生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這樣一來,大家的關系才能更加和諧。要知道,信任是建立在雙方條件下的,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對這個社會還相對陌生,所處的校園環(huán)境又比較簡單,所以基本上來講他們一直處于一種比較受保護的環(huán)境里,不管是和同學還是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信任感都是很簡單的。除此之外,就是溝通問題了,溝通與學生的性格本身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學生成長環(huán)境對于他們自身的影響是很大的,根據(jù)調查顯示,曾經(jīng)有一名小學的班主任,為了加強班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用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辦法,就是在小組內部放置一本日記本,這不僅可以成為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還可以營造內心自由的情感氛圍,于是乎,這本日記本便成為小組內部的交流平臺,有些小組成員會在日記本中寫下這樣的話,小組內某同學這次的語文默寫得了較高的分數(shù),成績有進步,但是要分清體和休的區(qū)別,而很快另一名學生就會在下面留言,謝謝你的夸獎和建議,我會及時改正的。這樣的對話無疑把日記本的優(yōu)勢凸顯出來,學生之間的交流不但增加,還能促進他們的進步,得到彼此的認可,進一步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建立健全班級制度小組
所謂的班級文化建設,一定要以班級制度做前提,制度對于學生來講可以限制他們的行為,甚至會感到自己受到拘束,可是在如今的法制社會,制度就是一個保障,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一定需要一個制度來支撐,這樣才能夠走得更遠。小學生的行為是不受主觀意志所控制的,所以隨意性較大,加上他們的思想意識還不成熟,因此教師一定要在班級內制定一些規(guī)章制度,讓學生慢慢提高其自覺性,這樣才能夠漸漸變得自律,畢竟他人的管束是不能夠跟隨自己一輩子的。建立班級制度時,教師一定要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3],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shù)慕⒁恍┆剳椭贫龋吘剐W生是需要不斷的鼓勵,才能有前進的動力。故此,可以在小組內部進行一系列的良性競爭,誰表現(xiàn)的好,教師就可以用獎勵小紅花的方式來對他們進行表揚,這樣學生不但提升了自我約束能力,還可以增強競爭意識。
四、參與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小組
班級活動十分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對于發(fā)揚小組內部的團隊精神有很大的幫助,從側面來講,也可以推動班級的文化建設。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的組織一些班級活動,讓學生自發(fā)的參與進來,當然,活動的主題可以由班主任定,也可以由班級內部的學生提出一些建議,教師根據(jù)可行性來進行判斷,看是否可以踐行。一旦確定好最終的主題,根據(jù)分好的小組進行活動內容的策劃,教師要積極的與班內小組進行溝通,多給他們一些策劃建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活動進行的有序性,而且在此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以及協(xié)作度,學生也會更加了解團隊精神的實質意義,對于一些表現(xiàn)好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當然教師對于表現(xiàn)不是那么突出的小組也不能予以懲罰,相反要對他們進行不斷的鼓勵,給予他們足夠的信心,幫他們解決一些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最后再針對此次活動做一個總結,教師要認真評價各小組的表現(xiàn)。
五、總結
總而言之,新時代背景下,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模式為基礎,在班級內部創(chuàng)建和諧的環(huán)境,建立健全班級制度小組等不同的方式來將班級管理的井然有序,學生在此環(huán)境中自然會感到溫暖,學習熱情也會有所提升,對于他們將來的成長必定會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黎昌友,范靜僑,張謙益.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及其意義[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08:94-98.
[2]王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3]聶曉莉.面向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發(fā)展的初中合作小組班級管理研究[D].五邑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