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娥
摘要:本文直接闡述了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并分別從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點內容來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通過本篇文章為相關的語文教師和學生家長提供些許借鑒意義,同時也希望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是一項拓寬小學生視野、增長小學生文化知識、使其能夠更加了解世界的重要課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語文教師將學生放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語文閱讀幫助其更好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一、建立情境教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當充分的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將教師自身的能力簡單的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提高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接著小學生才會有不斷去努力學習和探索的動力。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育時,語文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日常喜好等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閱讀教育。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語文讀教育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育時,應當將閱讀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的結合起來,將語文閱讀融入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春風吹》這類有關大自然的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切實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將課本上的內容轉化成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其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一個善于思考、善于發現的好習慣。
二、結合語文教材,認真設計閱讀教學課堂內容
當下小學的語文教材是我國的教育部門針對當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我國的社會現狀綜合編訂的。所以它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對于小學的高年級語文教師來說,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應當對語文課本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剖析,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能夠更好的對后面的閱讀教學工作進行開展[1]。但從整體上看,仍然有部分語文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控力度不夠,從而導致將過多的教學內容放在課外材料的講解上面,同時為了應付學校的考試而單一的注重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沒能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思考能力,長時期會造成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缺失,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的對閱讀的內容進行講解,始終堅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例如:在學習諸如:《坐井觀天》、《小馬過河》這一類具有故事性的閱讀文章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故事進行續寫,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也能夠時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故事中所存在的寓意。
三、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能力
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能夠初步的對文章的意義進行獨立的理解和思考,同時也已經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這時需要語文教師來對其加強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主性,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的內容應當是按照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原則來進行的。從而使學生明白文章中所運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和語言技巧,同時鼓勵學生根據文章中所用到的寫作技巧來獨立的進行句子和文章的創作,以培養其閱讀寫作能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評判和批注,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并在班級內提出供全班同學討論,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語文閱讀的魅力,也能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權威的良好品質。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結束之后,為學生預留一段時間進行自我復習,用以鞏固課堂中所學內容,從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解方案。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在冷靜思考的過程當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并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所以,在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同樣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
四、結論
梁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我國未來能夠與西方強國所競爭的重要資本。這就需要小學的語文教師為其打好基礎,通過閱讀教學來提高其語文水平和心理素質,使得小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加從容的面對來自外界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鄧乃霞.個性化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