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鳳飛
摘要: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為了更加順利地實現說話的幼小銜接,并使口語能力強的學生能得到提升,筆者試圖結合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說話特點,從“游戲玩起來,說話興趣提起來”“情境創起來,口語交際練起來”“機會抓起來,口語交際活起來”的童玩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順利實現幼小銜接的說話過渡。
關鍵詞:玩轉;幼小銜接;口語交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指出:小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一年級小學生在幼兒園時已經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進入小學則是系統學習語言的開始。可喜的是,部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在幼小銜接上很有新意。那么作為教師,便應在教學中針對入學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順利實現幼小銜接的說話過渡,使學生逐步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一、游戲玩起來,說話興趣提起來
“統編本”教材第一次口語交際《我說你做》的訓練目標是“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話”。筆者從游戲說話《我說你畫》入手,順利實現幼小銜接的說話過渡。
教學案例之《我說你畫》:兩位學生并肩坐在畫紙前,輪流發指令,讓對方在紙上作畫。如:A學生:“在紙的左邊畫兩只小鳥。”B學生作畫。B學生:“在畫紙中間畫兩個大圓,在圓圈里畫兩個小女孩。”A學生作畫。
畫畫每位學生都喜歡,將口語交際融入《我說你畫》的游戲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得開心,享受語言交流的快樂——完成美術作品;而且也要求學生一方面大聲說,將話說清楚,另一方面也要認真聽他人說話,與“統編本”教材第一次口語交際《我說你做》的目標相契合,順利實現了幼小銜接的說話過渡。
二、情境創起來,口語交際練起來
新教材在口語交際的選材上特別注重情境的交互性。其中,《我說你做》《我們做朋友》《用多大的聲音》都是在學生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且必須在互動中完成。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打破教室的局限,將口語交際從室內延伸到室外,由單一的課堂教學向實踐活動轉變。
1.創設真實情境,提供交際氛圍
精心創設情境,為口語交際教學構建了必要的氛圍,這是口語交際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舉措。下面以《我們做朋友》為例:
教學案例之《我們做朋友》:首先,課前將教室布置成聯歡會的會場;然后,課中先讓學生說說想了解好朋友的哪些情況;接著各自介紹自己的情況,接下來再進行全班性的活動:一個同學上臺自我介紹,并說出希望交一個什么樣的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可以走上臺介紹自己的情況,并和他進行交談聊天,或共演一個節目。
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口語交際,學生之間就能面對面進行輕松、愉快的交談,打破了交際時尷尬的局面,順利實現了“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這一訓練目標。
2.打破教室局限,拓寬交際場所
“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應打破教室局限,將口語交際從室內延伸到室外,下面以《我說你做》為例:
教學案例之《我說你做》:首先在操場上,以四至六人為一個小組,發令官發令,其余組員聽令并做出相應的動作;接著,發令官觀察組員的動作,每次動作正確、速度最快的組員得一顆星;然后,三次發令為一個回合,每個回合里得星最多的組員,擔任下一輪的發令官;最后,每個回合之后,組員對發令官發令的語速、聲音大小進行評價;發令官對組員的動作是否迅速、標準進行評價。
這是一個有趣的游戲活動,如若在教室進行,就會阻礙游戲進行中的順暢性。將此活動放與室外,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游戲中學習口語交際,達到“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話”的訓練目標,盡情享受由口語交際“發令官”帶來的交際愉悅感。
三、機會抓起來,口語交際活起來
口語交際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利用好教材,也要學會整合學科資源,還要利用好生活資源,捕捉生活情境,抓住交流機會。
1.整合學科資源,豐富訓練途徑
每一門學科都離不開傾聽、表達與交流,如果我們能將口語交際訓練與其他學科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那么,學生的交際能力必然能上一個新臺階。
教學案例之《用多大的聲音》:可以與浙教版的《品德與生活》的第三課《學校里的一天》進行有效整合。學生通過“國旗下講話”明白有時候要大聲說話;通過閱讀課去圖書館看書明白有時候要小聲說話。教師相機提出交際要求: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引導學生在學校里,要根據不同的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談。
這次交際活動后,筆者又拓展上了《超市里》,通過家校溝通,將“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作為平時教學生活中的重點要求。這樣,口語交際的訓練既節約了課時,又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捕捉想象方法,提升口語交際
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其自身規律。學生只有學會這些規律,才能在各種思維活動中,運用各種不同方法,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教學案例之《小兔運南瓜》:首先,讓學生開動腦筋,組內討論辦法,然后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種辦法,編一個小故事。然后,針對“誰的辦法最好”這個問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自由表達。最后,在故事情境中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次口語活動開展后,筆者就讓學生通過演一演、講一講、畫一畫來展現自己的想法,使文本變成了故事,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從而也提升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幼小銜接,玩轉口語交際課堂”的口語交際策略符合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口語交際的目標。它做到了讓學生在玩中說,說中玩,從而打好了一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實現了幼小銜接的說話過渡。
參考文獻:
[1]廖芳.強化交際互動 細化目標落實——部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口語交際編排亮點與教學建議[J].小學語文,201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