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形勢下,宗教極端主義嚴重影響著邊疆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個體發展,給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深重危害。解決邊疆民族地區宗教極端主義問題是一個持久戰,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性,從意識形態、法律體系、經濟領域、網絡管控等多個方面探索解決路徑。
關鍵詞 邊疆民族地區 宗教極端主義 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陳旻祥,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龍灣區分局民警。
中圖分類號:D6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46
新形勢下,邊疆民族地區宗教極端主義發展迅猛,并與民族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相結合,嚴重威脅著國際和國內的安全。 當前,宗教極端主義問題在新疆地區尤為突出。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基礎,以促進民族團結、遏制宗教極端思想蔓延等為重點,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因此,研究新疆地區宗教極端主義問題及其對策,對改善國際、國內安全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宗教極端主義的概念及特征
宗教極端主義,是宗教信仰極端化的表現。新形勢下,宗教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相結合,盤踞在邊疆民族地區,傳播宗教極端思想,制造暴力恐怖活動,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帶有明顯的政治性、極端性、欺騙性和暴力恐怖性。
(一)政治性
宗教極端主義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這與宗教的政治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宗教極端主義的政治性,具體表現為:宗教極端勢力的行為帶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即推翻現有政府、恢復神權統治。在我國新疆地區的宗教極端主義與民族分裂主義、恐怖主義相結合,不斷煽動民族仇恨,挑起民族爭端,制造民族分裂。
(二)極端性
凡是宗教信仰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當一種宗教的“排他性”發展到極端的程度,以致對所有其它宗教均采取完全排拒的立場,毫無建通和對話的余地和可能,就從 “排他性”轉變成了“極端性”。而宗教極端主義的“排他性”是絕對的,不允許任何其他宗教的存在。
(三)欺騙性
宗教極端主義以宗教為名義,打著宗教的旗號來欺騙群眾,從而達到其想要的政治目的。宗教極端分子利用正統宗教為“外衣”,從而煽動鼓動群眾,進而實施自己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的思想和主張。例如,新疆地區的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利用一整套所謂的“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理論,宣揚自古以來新疆地區各民族只信仰伊斯蘭教,否定一切非伊斯蘭的宗教和文化的合法存在,妄圖在新疆建立一個“全面伊斯蘭化”國家。
(四)暴力恐怖性
宗教極端主義往往表現出暴力恐怖性:其通過采用暴力、破壞、恐嚇或者其它手段,造成人員傷亡、社會秩序混亂、重大財產損失等現象,從而達到制造社會恐慌,甚至威脅國家政權的目的。宗教極端勢力以民族宗教矛盾和民族自決為借口,通過微博、微信、語音聊天室、QQ等網絡應用平臺和各類移動存儲介質,散步傳播暴力恐怖音頻視頻,鼓動民族仇恨,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煽動一些民族群眾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烏魯木齊“5.22”案中涉案人員幾乎全部觀看、收聽過宣揚暴力恐怖的音視頻。
二、宗教極端主義給邊疆民族地區帶來的危害
(一)影響邊疆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
政治穩定是國家穩定的前提,要確保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穩定,首先必須確保邊疆政治穩定。宗教極端主義通過各種手段,影響邊疆民主地區的政治穩定,主要表現為:第一,宗教極端主義宣傳反黨、反政府的言論,散布和鼓動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從而與政府對抗。第二,宗教極端主義打著宗教的旗號,以宗教名義為“保護傘”,阻撓政府對宗教極端主義的處理和制裁。第三,邊疆民族地區與多個國家相接壤,宗教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相結合,鼓動教眾對、政府進行攻擊,嚴重影響我黨、我國的聲譽和形象。
(二)影響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宗教極端主義的蔓延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較于其他地區較為落后,使得邊疆地區人民心中存在一定的落差感。一方面,宗教極端主義利用這種心理,迷惑教眾,沉迷于練功和禱告之中,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產生活。另一方面,宗教極端主義往往有從教眾身上斂財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
(三)影響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
宗教極端主義是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潛在影響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宗教極端主義活動嚴重影響社會安定。新形勢下,宗教極端主義與民族分裂主義、恐怖主義相結合,其活動往往具有暴力性和傷害性,嚴重影響社會安定。二是宗教極端主義活動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損害,影響其正常秩序。三是嚴重影響了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使政策的權威受到挑戰。
(四)影響邊疆民族地區的個體發展
宗教極端主義的蔓延更是嚴重地影響著個體的發展。在實施極端主義活動的群體中大多數為年輕男子,他們因為受到宗教極端主義的蠱惑,整日沉溺于宗教極端主義的歪理邪說,活在宗教極端主義組織編造的虛假世界里,喪失發展的信心和動力,荒廢個體發展。
三、邊疆民族地區宗教極端主義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發展邊疆民主地區經濟
發展邊疆民族地區經濟是預防宗教極端主義問題的根本手段。一是加強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加大對邊疆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縮小與內地之間的經濟差距。二是大力發展當地旅游產業。邊疆地區大多風景秀麗,頗具民族特色,適當發展旅游產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三是政府要重視民族地區的均衡發展問題。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脫貧政策,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提高邊疆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加強邊疆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改善當地民生,進而預防極端主義思想的產生。
(二)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宗教極端主義斗爭
一是對新疆民族地區群眾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國家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人民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群眾的頭腦,加大對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宣傳力度,提高人民對極端宗教主義的辨別力和抵抗力,增強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二是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國家認同感。新形勢下,要重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增強邊疆民族地區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抵制宗教極端勢力的思想滲透。三是重視愛國主義思想培養,提升群眾歸屬感。國家要重視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在民族地區樹立民族團結進步和愛國的榜樣,表彰為抵制宗教極端勢力做出貢獻的個人或集體,提升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歸屬感。
(三)健全相關法律政策
在2015年5月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與2016年4月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都強調,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因此,解決邊疆民族地區宗教極端主義必須從健全相關法律政策入手。一是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新形勢下,要嚴格貫徹落實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民族地區人們對宗教選擇自由的權利。二是堅持依法嚴格管理宗教事務。一方面要依法保護民族地區正常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宗教極端勢力的非法活動。三是堅持完善反宗教極端主義相關法律。國家要立足于邊疆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組織法律專家和業內資深研究人員加大對反宗教極端主義法律的研究,推進法律從理論走向實踐,為民族地區的反宗教極端勢力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
(四)加強互聯網管控力度
新形勢下,要采取新興手段來應對宗教極端勢力的滲透,不斷加大網絡反邪教犯罪工作。一方面,要完善邊疆民族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完善基層網點建設,加強對利用網絡進行犯罪的宗教極端組織的監管、篩選,及時掌握重要線索,形成防范宗教極端組織利用網絡犯罪的綜合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反宗教極端主義的網絡宣傳。發揮網絡這一新媒體的輿論宣傳作用,把握輿論導向,加強對反宗教極端主義的文化宣傳,對網絡輿論做正面的引導,提高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對邪教組織的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