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蕊



【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期間我院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40例,采用抽簽法進行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隨訪及肺部康復指導鍛煉,觀察組采用健康管理,對比兩組肺部功能情況、6min步行距離及再住院率情況。結果:經過健康管理后,觀察組在FEV1、FVC、CTA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6min步行距離及再住院率對比上,觀察組較對照組效果改善,P<0.0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實施健康管理不僅可以改善肺部功能,對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住院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護理推廣運用。
【關鍵詞】健康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6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呼吸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疾病常以氣流受限為特征、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疾病,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當前該疾病成為美國第四大致死因素,累計每年造成12萬人死亡,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該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斷增加,這也嚴重的增加了我國的社會和經濟負擔。相關研究指出,COPD 患者健康行為與疾病發生及預后密切相關 ,提高 COPD 患者健康行為管理能力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期間我院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40例,采用抽簽法進行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其中對照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齡范圍在49-85歲,平均年齡在63.5±6.5歲;觀察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齡范圍在50-87歲,平均年齡在64.8±7.2歲;
所有的病例均隨訪1年以上,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吸煙指數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定期隨訪以及肺部康復鍛煉指導。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健康管理方法其中包括:(1)行為干預管理:行為干預主要包括戒煙,吸煙是COPD患者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需要讓患者充分的認知吸煙的危害性,同時讓患者下定決心戒煙,動員家庭成員進行戒煙監督;控制職業和環境污染,COPD患者需要盡量減少接觸有毒有害氣體,加強個人防護,出門戴口罩,對長期接觸粉塵、煤煙等有毒、有害空氣的職業人員加強職業防護;增加體育鍛煉,COPD患者肺部通氣功能較差,需要不斷的進行戶外鍛煉,通過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肺部通氣功能,增強免疫力;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多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A和維生素B的食物,如胡蘿卜、蛋白、動物肝臟及新鮮的蔬菜水果,提高呼吸道黏膜的修復和抗病能力;注意保暖以及預防呼吸道感染,冬季需要做好保暖,在春秋季節需要注意流行性感冒和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流行要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盡量減少病原體和有毒物質進入呼吸道。(2)健康教育管理:患者本人對COPD的認知及掌握情況較低,健康教育管理主要是通過宣教和反復告知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治療,康復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掌握病情的同時,教會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肺部康復技能,其中包括呼吸功能鍛煉、保持呼吸道順暢、家庭氧療等,在健康宣教上,需要反復的進行指導和講解,家屬積極的進行配合和實施,讓大家集中接受健康教育,鼓勵患者之間互相交流治病心得。(3)預防及藥物指導管理:隨訪期間需要對患者進行1-2次/年健康體檢,在使用肺部相關藥物比如:支氣管舒張劑、止咳化痰藥物以及抗生素等藥物時需要進行相關用藥指導,建立患者個人的健康檔案,在每次進行隨訪和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時進行健康檔案的登記。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在隨訪1年前后的FEV1、FVC、CTA評分,其中>30分表示病情非常嚴重,20-30分表示病情嚴重,10-20分表示病情中等,<10分表示病情輕微;6min步行距離以及1年再次住院率。
1.4統計學處理:將數據進行記錄,然后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分別采用x?,t檢驗,P<0.05表示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肺部功能指標FEV1、FVC及CTA評分對比情況:兩組患者在肺部功能指標FEV1、FVC及CTA評分對比上,觀察組管理效果較對照組效果顯著,P<0.0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2? 兩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以及1年再次住院率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以及1年再次住院率對比分析,其中觀察組管理效果較對照組效果顯著,P<0.0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氣道慢性炎癥在發病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由于病情復雜,即使病情穩定出院后,仍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疾病反復及加重,增加家庭醫療費用支出和社會經濟負擔。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在采用健康管理過程中,在肺部功能指標FEV1、FVC及CTA評分上分別為66.19±3.24、72.12±2.05、11.30±2.0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2.02±2.16、69.24±4.05、15.31±2.51,P<0.0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在6min步行距離以及1年再次住院率對比分析中發現,觀察組的恢復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這項研究中,對COPD患者進行了全面的健康管理干預,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出院后對患者實施持續性管理,督促患者在院外進一步實施康復計劃,為改善病情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綜上所述,通過對COPD患者進行健康管理,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減少病情反復次數及降低再次住院率,可見對COPD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陳云鸝.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應用的臨床效果[J].名醫,2020(06):151.
[2]李意云.健康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0):150-151.
[3]張璇,陳耀鑫,曾暢,蘇潔,陳有然.健康管理對長期家庭氧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11):126-127.
[4]董素萍,楊宇,倪麗娜.健康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老年患者的臨床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20,34(01):45-47.
[5]任文津,廖洋,蘇定邦,梁燕芬,李小瑜.探討家庭健康管理對哮喘兒童防治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20,11(01):74-77.
[6]王俊香,陳寶軍.連續性康復健康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預后效果影響[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9,20(12):12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