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摘 要:閱讀與寫作為代表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集中體現。初中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階段,也是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和語言體系的關鍵。如何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完成對知識的認知、吸收,將閱讀能力轉變為寫作能力,是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在深刻理解新課改內在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通過讀佳作,模句式;品生活;創佳作等方式發揮讀與寫在初中語文課堂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與寫;寫作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形勢,單純的知識教學既不能彰顯語文的學科魅力,且極易陷入古板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低下。以讀促進寫做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做起。
一、讀佳作
初中的同學基本的語言知識積累已經完成了,可以獨立地進行閱讀,但是依然需要語文教師的指導和點撥。句子是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完整單位,對名篇佳作句式的模仿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寫作訴求,也是對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升華。鑒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程度和知識儲備,閱讀文本的選擇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協助。綜合當前初中作文的教學現狀解析,閱讀文本的選擇以教材文本和相關主題的延伸為主。不同文本的選擇,可以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句式模仿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比如,在《春》一課的教師教學中,抓住本文主旨,教師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理解。本文作者朱自清,從字面來看,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贊美之情。教師要寫作中大量使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手法,既突出了所寫景物的特點,又營造了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使所描寫的景物既生動活潑又有層次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模仿句式的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本課呈現出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如對文中“小草”“花朵”“春雨”等句式進行仿寫。
二、品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對生活中人、事、物的態度表達,喜悅、高興、失落、傷心等這些情緒,無不存在于我們周圍。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構建良好價值觀念的時期,怎樣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對學生們的成長視而不見,運用語文學科的特性,介于寫作這一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可使學生對生活的品讀,借助文字的力量進行思索,以自主主題形式的寫作成就對自身情緒的管控和疏解,更加完善自身的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是一門理解型學科,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教師通過培養學生廣泛閱讀、堅持寫作、訓練語言感知等途徑,逐步實現學生品味生活。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閱讀不僅是一個教學方法,老師在借助教材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對文本內容的再次解讀。與此同時,閱讀古典、哲學、文學、歷史等方面的經歷,在豐富自身知識體系的同時,開闊視野。寫作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日記、詩歌、戲劇、散文等,提高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思維水平。品生活、閱讀、寫作、感悟人生成為提升初中學生的基本素養。
三、創佳作
十幾歲的初中生正處在生命中最美好的階段,活潑、熱情、開朗,但也時有困惑,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人際、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影響,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這是當下初中生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帶領學生通過對生命的感悟,善于發現生命的美好,以感恩的心態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是對寫作的進一步升級。包含個人深刻的情感體驗,對生命本質的探究,對自身生命的深入解讀,有利于學生創作出發人深省又飽含深意的佳作。
例如,從閱讀歷史人物的故事中汲取靈感和力量,如司馬遷、孫武等;從普通人的故事中感受堅韌意志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如新聞報道中樂于助人的普通人,見義勇為的好青年;從家長、長輩的故事和成長中認識認真生活的真諦。借助他人的生活經歷,擴展自身的格局和視野,感悟生命的美好,創作出血肉飽滿的好文章。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課堂上以讀與寫教學的方法,需要教師能夠在深刻把握新課改內在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初中語文的學科特點和閱讀與寫作的具體要求,制定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閱讀和寫作方向。從教材文本的閱讀,到經典名著的拓展,協助學生以模仿句式、片段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由此基礎上,使閱讀貫穿學生的生活,引領學生以閱讀的姿態解讀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進行主題式的全篇創作,升華學生的寫作技能。從初中階段學生成長的角度引領學生對生命感悟,綜合文本中傳達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將之融入到自身文本的創作中,全方位達到以讀與寫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應用。閱讀寫作是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板塊。在教學課程中,老師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采納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親切互動,進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亦然.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研討與練習”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8.
[2]吳永萍.我與名家近距離——網絡環境下初中語文讀寫共生教學研究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09):75-78.
[3]丁麗芳.淺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寫作訓練滲透——基于讀寫結合視角[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