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梅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也是一項有關人文的教學活動,是語言文字積累的語用性過程。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并能將文字熟練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但由于應試教育等傳統觀念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教學誤區,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將教學的中心和重點放在了人文教學上,而忽略了語用教學。對此,本文將從引導學生朗讀、有效語文解析與注重寫作教學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有效方法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課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寫作,了解和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同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轉變過去重人文、輕語用的傾向,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實踐,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從而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順應教育教學的變革,把握新課程標準和語文學科的本質與核心,積極探索科學、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優化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一、引導學生朗讀,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
學生擁有和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熟練地運用和表達,優美的課文是訓練學生語用能力的有效材料,由此不難看出朗讀課文對語言運用的重要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教授學生基本的朗讀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帶著豐富的感情展開課文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到文本修辭的使用優勢,認識語言文字的具體應用,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掌握,掌握語言文字巧妙運用的方式,從而實現以讀促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
例如,在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時,為了提升學生們的語感能力,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朗讀活動。首先,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時間對本節課的課文進行熟讀,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待學生們閱讀完第一遍課文后,筆者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們提出幾個小問題,如:課文中哪些詞語使用的非常巧妙?通過閱讀課文,你了解到了哪些內容?當筆者的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再次根據問題的引導對課文進行閱讀。與此同時,在學生們閱讀過程中,筆者會根據問題的難度,對學生們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們感悟課文故事蘊含的道理。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提升了學生的語感能力。
二、有效語文解析,讓學生感受語言魅力
通常情況下,語言文字的運用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而且能夠在獨特的語境當中發揮出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解析教學,適當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具體運用進行解析。具體來說,教師應該深入剖析某個句子中某個語言文字的運用,并根據其運用的精妙之處來向學生進行提問,詢問學生這句話、這個字或者詞好在哪里,為什么這樣說,能不能換一種說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促使學生展開思考和分析,并在此過程中實現細細品讀,感受語言文字的妙處和魅力。
例如,在教授《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們感受語言的美麗,筆者帶領學生們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解析。首先,筆者讓學生們熟悉本節課文的內容,了解課文的寫法特點以及敘述的順序。然后,筆者再帶領學生們對課文中的擬聲詞進行分析,了解擬聲詞的結構。同時,筆者還讓學生們根據擬聲詞進行想象,進一步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描寫。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有效語文解析,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三、注重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同時也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歸宿,能夠讓學生逐步形成和提升語用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寫作教學,加強寫作訓練,引導學生閱讀范文,熟悉基本的寫作技巧,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方式;其次,教師則可以指導學生學習范文中新穎的修辭手法、表達方法、謀篇布局與寫作結構,從仿寫句子到仿寫段落再到仿寫整篇作文,從而使學生在仿寫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思想,有效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掌聲》這篇課文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語用能力,在學生們閱讀完本篇課文后,筆者為學生們布置了一項任務,讓學生們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一篇寫作任務。學生們可以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模仿也可以對課文進行續寫,方式不限。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們的創作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寫作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總之,語用教學不僅是新課程標準向語文教師提出的全新任務和要求,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特性的體現。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扭轉過去的觀念和思想,提高對語用教學的重視,并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有效語文解析與注重寫作教學等策略的運用來落實語用教學,提高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姚敏.走出語用教學誤區.提高語用教學效果[J].文學教育(上),2018(06):88-89.
[2]楊玲玲. 基于“語用”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