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揚蜀
【摘? ? 要】伴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對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當前英語教學實際看,大多學生仍表現出明顯的杜絕、排斥等心理,極大程度上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且學生綜合素養難以得到培養。這就要求英語教學活動中,注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強。本次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 心理健康教育?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44
作為當代學生培養的基本要求,心理素質關乎學生的成長。特別初中階段本身為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若未能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對其終身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如何保證初中英語教學活動有效性,保證學生綜合素養得到培養,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需考慮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對英語學習能力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不僅僅只與腦部的思維運轉有關,同時還存在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說,學生學習成績的優秀與否,不單單受制于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的控制,例如興趣愛好等。雖然非智力因素在人的認知過程當中不直接參與,但是卻對認知過程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對認知過程起指導、加強、以及定向促進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最好的老師是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如何能夠讓初中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呢?通過激勵的評價機制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樂趣。在日常生活中,任課老師可以與班主任協商,舉辦英語沙龍或者英語黑板報,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選定班級里面的幾位學生作為評委,進行對參賽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活動之后,老師對表現出色的學生及時進行客觀肯定的鼓勵。同時通過舉辦活動的形式,發現作品不好的學生基礎薄弱的地方,加強輔導。自信心的建立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英語知識的樂趣。
學生與老師最常用的書面交流便是作業本了,有很多老師對于作業本的理解就只是作業本,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工具。但是其實作業本也可以成為學生與老師交流的載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想主動參加課堂活動,但是心理覺得緊張,羞于開口,就錯失了表現自己的機會,針對這樣的學生,老師應當及時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勇于在課堂中展現自己的風采。
二、注重學生心理變化
在我目前所帶的班級中,有個小男生,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成績很不理想,產生了厭學的情況。于是我一方面指定學生一對一教他,在自習課上也親自輔導他,另一方面我總是鼓勵他,讓他樹立信心,并給他制訂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目標,每節課總是讓他大聲讀英語。當他的成績有一點進步時,我總是會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表揚他,充分肯定他的堅持與努力。慢慢地他自己也真心覺得英語沒那么難學,即使有時候成績不理想,他也沒有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反而是越來越努力。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的英語成績已經在班上屬于中上了。作為老師,我的正面教育,讓學生產生了自信和希望,不斷的鼓勵,讓他懂得了堅持的意義,樹立了更強大的自信。因此,對于學困生,要以正面教育為主,從思想上幫助他們,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樹立上進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他們改變落后狀況的信心和決心。對學困生用諷刺、挖苦所謂的“激將法”是絕對不可取的,那樣只會引起逆反心理,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
三、豐富課堂形式,提升課堂樂趣
英語是一門靠長期積累的課程,很多學生身上都會帶一本小冊子,專門是用來記單詞,記英語語法的,通常的方式是靠死記硬背,因此,有一部分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但是,英語的學習就是建立在英語單詞以及語法的基礎上。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或者豐富學生學習的模式。建立班級的英語學習小組,下達小組作業,讓學生共同完成,使得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客觀肯定的評價,循循善誘,讓學生走進英語課程中,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樂趣,使其自主性學習英語知識。針對初中生的英語課程學時的特點,只是靠老師在課堂中的傳授遠遠不夠,一個具有自學能力的學生,能夠縮短老師在課堂基礎知識教學中的時間,從而加快課程的進度。
同時,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是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每天上課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唱英文歌,既可以緩解上節課的疲乏,又可以讓學生做好上英語課的心理準備。每節課之前有一個頭腦風暴時刻,讓學生間或師生間自由對話,既做足了課前準備,又融洽了同學間和師生間的關系。在課堂上,我讓學生盡情地表現自己,要求他們張口大聲說出英語。說錯了的學生,大家幫助他,鼓勵他,直到他說對為止;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我們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小組合作中,每一個成員分工明確,盡最大努力完成小組任務,為小組增光添彩。在組間競賽中,有序而不混亂,老師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公平的評判,指出存在的問題,讓他們再接再厲。我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活動的參與者,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使學生真正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漫長的工程,舉足輕重,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會不斷地自覺學習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自覺運用心理健康原理,在我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實踐并總結經驗,為真正實現既教書又育人而不懈努力,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焦艷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11).
[2]陳衛兵.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