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萍
【摘? ? 要】數學教學是教和學的行為主體,具有一定參與度的活動,它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多向交互關聯的活動體。把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有效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62
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深入推進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進校園,助推教學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技術以其先進的處理技術、龐大的信息容量等優勢而備受關注,成為了促進現代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能夠有效地突破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幫助教師將靜態化的教學課堂動態化,抽象化的數學課堂直觀化,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探索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營造氛圍,創設情境,引發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是興趣的來源,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動機。如今,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設計教學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一味嚴格按照傳統的模式教學,使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與單調的課堂之內,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日益衰減。那么,我們應該怎么營造氛圍、引發興趣呢?“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聽說而沒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想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現代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能夠有效的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把單調的圖片、數字轉換成生動有趣的情境,給學生一定的感官感沖擊,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興起并被廣泛使用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創設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情境,將枯燥的、抽象的數學課堂趣味化、直觀化和生動化,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數學教學效果。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微視頻導入的方式,讓富有沖擊力的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這才步入正題講解,這對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又如在“數字加減法運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態展示的方式,借助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小花朵的增加和減少,引導學生學習數字的加減法,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完成教學,取得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三、因材施教
結合小學學生的特性,教師在為學生教學的時候應該避免傳統應試教學的局限環境。使教師在數學學科嚴謹抽象的特征下,也能為學生提供新鮮、有趣的教學方案。那么教師在制作課程時應充分考慮教學的目的,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體驗去創設教學方案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的教程。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功能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與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時,也能逐漸完善數學課程中的知識點。不再形成數學是枯燥的、困難的刻板印象。在教學過程里引入信息技術的圖像、視頻功能為學生營造動態的數學環境,給學生帶來新鮮的體驗激起對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的《認識人民幣》課程中,老師運用信息技術的圖像功能把各類人民幣紙幣、硬幣圖畫放大讓學生更為直觀的看見各種錢幣的樣子,在予以延伸,用貨幣的方式復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同時還能以此讓學生模擬商場購物的情境,讓學生用有限的貨幣去網上模擬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需要找回多少和需要支付多少。以此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能力,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并且在學生實際參與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四、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抓住數學教育的啟蒙性,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就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而言,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為輔。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以直觀形象思維的培養為基礎,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上,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為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數學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教學中,由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吃力。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改變過去“照本宣科”式的知識講解模式,利用動圖、立體圖等的展示,增強學生的數學想象力,提高學習效果。如在“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本著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搜集生活中有關角度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像,形成對角的初步認知。同時,在相關立體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動態化的、立體化的展示,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認知能力。
總之,當今數學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在計算機技術支持下的應用數學的極大發展。它已經成為當今數學課程改革重視的方向。從教學來看,結合信息技術教學,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我們的教學設計重心不在于是否將信息技術用于教學,而在于如何更合理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單寶勛.探究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11.
[2]李劍飛.淺談數學教學創新與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