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德為先”,“先道后術”都彰顯了德育教育在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從教師自身的品德、在英語課堂教學環節和教材內容這幾個方面,對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生楷模;德育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學習英語能幫助學生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教育德為先”、“先道后術”等理念都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我們每個科任教師的工作,作為英語教師,該如何將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于日常的英語教學中?
1.“學高為師,身正乃范”,做學生的楷模
我國現代哲學家楊維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初中生可塑性強,思想活躍,生性好動,愛模仿,學生與教師日常接觸時間長,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教師是課堂的實施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塑造者。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以身作則,以身立德,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學生使用文明禮貌語言,自己在課堂或課外首先使用文明禮貌語言;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紀律,自己就要做到上班不遲到,不早退。一直以來,上課預備鈴一響,我就提前到教室門口等待,準備上課。記得上個學期,有個同學習慣上課遲到,我并不急于找學生談話,而是每天在教室門口等他。一次、兩次也許這位同學沒注意,但時間長了,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不再遲到了。這些看似區區小事,實則細微之處見精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無形之中,像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結合英語課堂教學環節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主要貫徹以人為本,以教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的各個活動中都可以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在課前導入階段,通過檢查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團隊觀念等良好品質;在角色表演中,幫助學生克服害羞、緊張、畏懼的情緒,增強自信心等。找準切入點,將學生的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化滲透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英語教材是開展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語言學習的同時,應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契機,利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滲透在課堂教學里,使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互相滲透,相輔相成。
3.1樹立刻苦鉆研,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北京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冊,有一篇介紹“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生平事跡的課文,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要求學生學會以時間為線索敘述人的生平故事,同時進一步學習定語從句在文中的運用。教這篇課文時,我在完成主要的教學任務后,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在課文里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與小組同學分享,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然后小組合作,寫出最少四個關于“Whatshouldyou learn from Qian Xuesen?”的句子。我又問:“Whatshould youdo to learn from him ?”學生們沉默了一會,接著便開始七嘴八舌的嚷開了。他們說:要向他學習不畏艱難,刻苦鉆研的嚴謹求學精神;學習他一心報效祖國的愛國思想;向他學習不為金錢、不為名利的崇高思想品德等等,使學生的思想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教育。在課后作業里,我還布置了學生利用圖書館或網絡資源,寫一篇關于某個歷史人物的短文。課堂上,通過層層任務的落實,使學生通過語言信息的接收和反饋,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同時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與語言知識的學習相互滲透,相得益彰。
3.2 培養學生不畏艱險、珍惜友誼、團結協作的意識
如北京仁愛版九年級下冊Unit6 Topic 2 Who is your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Section A,課文主要通過Michael, Kangkang,和Jane的一組對話,要求學生能用所學知識談論自己讀過的文學作品,并能用英語描述自己最喜歡的英雄人物,并復習各類的從句。在學生理解了1a的內容后,我要求學生反復的朗讀下列的句子:
In order to help Harry , his friends read many books and discovered the best ways to defeat their enemies.
In fact ,it was Sandy and Pigsy who helped the Monkey King win every battles .
One tree can’t make a forest.
并通過小組合作,寫出句子里所蘊含的情感內涵,讓學生在仔細的品讀中感悟,領會到與人合作、互相幫助,珍惜友誼的的重要性。
3.3 養成學生知法、守法、誠信的教育
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里面涉及了許多守法、誠實、守信的相關文章。作為初中老師要善于抓住時機,找準切入點,及時對學生進行知法、守法、誠信等教育。如在教學make friends這個短語時,提出What kind of friends would you like to make with? Why?大部分學生愿意結交朋友是誠信、正直、友好、開朗等品質的人,但也有個別學生說愿意與品德不良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想通過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而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我表揚了他們的愛心,并警告說,別“近墨者黑”,自己也成了一個品德不良的人,同時告訴他們當自己力所不能及時要尋求幫助。課堂上通過這樣“不經意間”的品德教育滲透,使學生明辨是非,擁有更健康人格。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需要,也是英語課程改革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老師細心發掘,找準切入點,定能寓德育教育于英語教學中,使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焦虹.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J].華夏教師,2018(30):68-69
[2]楊德勤.匯聚細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英語廣場,2017(12):166-167
作者簡介:鄭艷(1975.7-)性別:女;籍貫:福建福安;學歷:本科;單位:福安市實驗中學;職稱:中學一級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