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幾何學習;遷移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113-01
數學學習中,遷移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即把需要學習的知識系統與已有的知識系統建立起聯系,也就是學習新知識鏈接到舊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何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板塊,如何在幾何學習中滲透遷移思想呢?本文將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1.小學幾何知識中遷移
(1)面積公式之間的遷移
第一,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推導至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出老師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時提醒可以用格子圖。學生分享時,一般會呈現以下幾種觀點:
①數格子:學生通過數格子(不滿一格算半格),直接得到面積大小;
②拼湊組成長方形:如圖所示,通過將①與②、③與④分別合成為完整的長方形,再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③平移:如圖所示,通過平移①至圖示位置,拼成了長方形。
此時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可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長方形面積=長×寬 ?→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第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遷移至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
①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遷移至三角形面積公式
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前,先引導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關系(四年級下冊有習題探討了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關系: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的活動中體會:平行四邊形可以沿著對角線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所以可以推導出:
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高 ?→ ?三角形面積=底×高÷2,實現了平行四邊面積向三角形面積的遷移。
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遷移至梯形面積公式
課堂上,引導學生仿照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是不是梯形與平行四邊形也有類似的關系。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也可以分成兩個同樣的梯形。但不同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如圖示)也就是: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高 → 梯形面積 =(上底+下底)×高÷2
(2)面積單位的構建遷移至體積單位構建
教學中,學習完“體積”的概念之后,立刻比較體積大小不連續的物體,如,冰箱與手機、大人與小孩的體積。然后拋出問題:怎樣比較大小差不多的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大小:
讓學生回憶有遇到過類似的測量活動嗎?引導學生回憶測量面積時,我們選用邊長為一個長度單位(1cm、1dm、1m)的正方形做測量標準,讓學生嘗試類比遷移,測量體積我們該用什么做測量標準。在嘗試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沿用面積的測量標準,但測量的仍為面積(表面積);或者用棱長為1個長度單位的正方體做測量標準。通過對比得到,應該采用棱長為1個長度單位(1cm、1dm、1m)的正方體做測量標準,實現了從面積單位向體積單位的知識遷移。
2.幾何知識遷移的簡單應用
(1)題型:在長方形中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一個長方形長10厘米,寬4厘米,從這個長方形中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 ?),周長是( ?)。
(2)變式一:在梯形中剪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
在梯形中,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求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變式二:在長方體中截取一個最大的正方體。
一個長方體長寬高為21、15、12,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體,然后再切一次,求剩下的體積。
(4)思路: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為長方形的寬
遷移 → 最大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為梯形的上底
遷移 → 最大的正方體的棱長為長方體中最短的棱長(寬或者高)
參考文獻
[1]王麗燕.數學深度學習如何真實發生[J].湖南教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