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慧
摘 要:在如今,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的目標得到了更新.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能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之外,還要能通過合適的教學調整,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能在生物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發展自己能力的平臺,使學生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生物能力。本文針對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生物核心素養即是指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時所展現出來的品格與關鍵能力,生物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等。為了實現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能一課程基礎知識為統籌,引領學生建立一個具有邏輯性的知識系統,同時可以借助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細致實驗的能力。
一、優化教學細節,提升學生觀察能力
為了實現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要能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評價、問題等教學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多觀察,多思考,爭取從表象中體會出其所隱藏的內蘊。同時,教師也要能在課上采取合適的教學措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給予學生合適的指導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的操作過程。
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這一課的教學中,這一節課的知識點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細胞物質輸入和輸出的特點,體會三種不同運輸方式對生物體體內穩定環境的意義,教師要在備課階段針對這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將本課的重要指示內容內化為幾個問題,在課前先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然后再讓學生帶著對這幾個問題的思考進行聽課。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播放三種運輸方式的動畫,讓學生進行觀察,并指出三種運輸方式彼此之間的不同,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補充說明。
二、重視實驗操作,養成學生分析意識
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探究是生物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時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觀察、操作、總結、歸納等能力也是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所以,為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要能將實驗教學重視起來,并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進行改良,在教學中大力推行探究性試驗,讓學生可以實驗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實驗探究能力進行增強鍛煉,通過實驗觀察、分析、總結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分析意識。
例如,在實驗“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葉綠體”中,為了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實驗教學開始前可以現針對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對學生們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的使用顯微鏡。然后教師再將學生進行分組處理,分組時報注意保證各小組基本情況相似,確保實驗能正常進行下去,然后給予學生需要探究的目標,讓學生根據所要探究的內容設計自己小組的試驗方案進行實驗。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特別注意對各個小組的實驗操作進行觀察,及時糾正錯誤操作,避免學生損壞儀器。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能輔助學生總結實驗的發現與收獲,并將其填入實驗報告單中。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由于生物學科與現實生活有很緊密的聯系,所以為了實現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同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利用與生物相關的現實事件讓學生進行集中討論,幫助學生從事件中發現社會問題,再通過對社會問題的集中思考,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心,進而實現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動力。
例如,在“基因工程及應用”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前段時間較為火熱的話題“轉基因食物是否具有危險性”,然后教師再提供給學生一些資料,讓學生觀察普通的植物與轉基因植物的個體區別,再讓學生看一下反對轉基因食物的人群游行的畫面,讓學生對其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說明自己的理由。又比如,在“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影視或者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再結合我國如今實施的退耕還林政策,讓學生思考一下其中的利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們討論最近的巴西熱帶雨林大火,讓學生思考這場大火會造成什么后果,如果巴西的熱帶雨林全部消失,又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像這樣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可以有效的拉近生物教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內心的共鳴,提升學生責任意識。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生物教師要能對核心素養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合理的調整,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實驗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與觀察能力。同時,教師也要能結合生活實例來讓學生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操明權.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7,42(03):34-35.
[2]丁海華.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實施路徑[J].中學生物學,2017,33(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