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泳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前三分鐘 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121-01
小學語文的學習不僅只是寫方面的訓練,還應該有聽、說、讀能力的訓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這方面的訓練應該占小學語文課堂的較大比重。然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的語言學習與訓練很難得到保障。而“課前三分鐘”就正好是訓練學生能力的一個好平臺。雖然只是“三分鐘”的短暫時間,但如果我們能有效利用好每節課的課前三分鐘時間,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自從課題組開展“課前三分鐘”以來,我們采取了以下實施方法:
一、組織有序,全員參與
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很多學生其實都很想去表達,可是又羞于表達。所以我們利用課前三分鐘這個平臺,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并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二、培訓主持人,充分準備
每班選出班里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當主持人,讓她們組織同學有序的進行課前三分鐘。對于主持人,我們老師首先對他們進行了單獨的訓練,每次主持的同學要在前一天做好主持前的準備工作,發言的同學要充分準備,做到儀態大方,發音清晰正確,口齒伶俐,富有感情。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其實都很想在同學們的面前表現表現,可是又羞于表達。課前三分鐘這個平臺,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每一個孩子創造表達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夠鍛煉他們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能力。
三、精選內容,形成校本教材
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們按各年段學生心理和年齡發展特點,按一定的原則編排校本教材。我們從文學作品中加以選擇,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展開,低年級側重以識字和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為主,提供一些簡單的、讀起來瑯瑯上口的古詩詞、兒歌童謠、成語、神話故事、《三字經》《弟子規》等作為學習內容。中年級則以優秀唐詩、宋詞、好詞佳句、美文欣賞、國學經典、歷史典故等作為學習內容。隨著學生的理解、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高年級則安排優秀唐詩、宋詞;國學經典;歷史典故;四大名著等名家名篇作為學習內容。依據以上內容,編排形成各年級不同的校本教材,做到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他們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二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謎語、諺語、繞口令、童謠、兒歌、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三字經》《弟子規》部分內容等。
三、四年級:優秀唐詩、宋詞、好詞佳句、美文欣賞、《詩經》、中外名人、國學經典、歷史典故等。
五、六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唐詩、宋詞、國學經典、歷史典故、四大名著等名家名篇。
四、多元評價,提高能力
雖然課前三分鐘時間很短,學生的表現機會不多,但豐富有效的評價方式能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參與進來,并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我們嘗試建立以下評價機制。
①口頭評價
口頭評價是最及時的評價,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的最直接的評價,一般而言是通過口語表達出來。口頭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高度表揚,對于差強人意的學生給予暖心的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恰當中肯的評價。
②書面評價
書面評價可以分為兩種:表格式和文字式,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表格。以誦讀古詩為例。
有了書面評價,可以對學生進行縱向的比較與考核,從而查漏補缺,力求做到更好。
③跟蹤評價
跟蹤評價也是課前三分鐘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形式,通過對孩子的跟蹤評價,更能全面地、系統地、直觀地看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對于課前三分鐘的內容,課題組成立了語文評價小組,每學期進行定期抽查評價。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跟蹤年級每個學期都會在期中、期末進行跟蹤評價。跟蹤評價表是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各年段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的,同一課程內容不同學段的要求是呈螺旋上升的。低年段是從誦讀、口語交際和積累能力這三個方面進行評價;中年段在低年段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社交能力;而對于高年段提出的要求就更高了,它在中年段的基礎上增加了收集資料和處理資料的能力。每個方面的評價分為A、B、C三個等級,各學段對于等級的評價標準是具有一定的梯度性的。
五、提供平臺,收集整理資料
1.創設圖書角
為了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學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建起了一個個溫馨的圖書角,每個圖書角都配備了書柜和凳子,圖書角的圖書每隔一段時間更新一次,各類圖書應有盡有。我們還利用班級圖書專柜,鼓勵學生捐書,倡導“一本好書大家讀”“一本好書大家用”。
2.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
學校圖書室藏書量大,種類豐富,定期向老師和學生開放,教師引導學生在圖書室正確地閱讀,善于利用圖書進行自學,逐步掌握從圖書資料中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的方法。
3.利用閱讀課,豐富學生的閱讀量
閱讀課為學生收集資料提供了陣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并與同學進行分享交流,做到資源共享。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課前三分鐘”的確是一個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它是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在進行“課前三分鐘”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和語文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劉榮.且談小學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策略和方法[J].新一代,2018,(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