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杰
摘要:“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倡導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學習。采用多種方式去呈現“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改變座位及分組方式。同桌互助和小組合作成為新的學習方式。學習卡及預習內容的精準把握,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課堂“積分制”的管理和“星”同學的評選。
關鍵詞:課改 ? 自主互助學習型 ? 小組合作 ?創(chuàng)新 ? 交流
2001年新課程改革悄悄的走進了我們的視線。向“杜郎口”、“洋思”、“昌樂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課改名校。他們就是課改隊伍中最活躍的代表。而我們學校從“三疑三探”到“四模層進雙主教學模式”探討也獲得了一些收獲。但當“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的提出,我們似乎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在這里我們遇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改革精髓。
經過近幾學期的課程改革實驗,“自主互助”理念在實踐中得到了體現,參與實驗的班級學生的變化和進步是明顯的,學生們明顯喜歡學校,變得愛學習了。通過改革,教師們反映,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了進步:
1、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倡導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學習。課堂上,學生們經常交流各自的學習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體驗。教師則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心里的話。學生的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
2、學生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中的提倡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在探究發(fā)現活動中學習,從而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fā)現、探究、交流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過程。學生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發(fā)揮,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得到了培養(yǎng)。用課改實驗教師的話來說:“現在課堂上經常被學生難住,不好好備課根本上不了課。”
3、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十分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在每門課程教學中,都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因此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課堂教學變了。課堂教學活起來了。這些改變真的如滴水穿石般艱難漫長,過去的幾年里,老師用年齡抵觸課改,用忙碌拒絕課改,還有的老師用學生年級低不適合,來搪塞課改。這一切讓我們管理者愈發(fā)感覺課改的艱難,但越是這樣越透露出教師改革意識淡薄,同時也更加激發(fā)了征服“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植入課堂的決心。課改動員會、培訓會、課改推進會、外出學習回校匯報會、校本學習……以課改為核心的活動真的是鋪天蓋地,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念源源不斷扎根在教師心中。
于是我們小學部研究決定推選佟丹,張冬兩位能力強,業(yè)務過硬的教師擔任語文,數學學科課改帶頭人。這樣我們小學部鄭重邁出了課改堅實的一步。隨后的一學期,結合“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的實踐和學習,我們課改教研團隊總結出了屬于我們學校關于“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實施辦法,詮釋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的實施步驟。所有與會的教師在分享學習心得時都說:“課改好像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
在追求課改的路上,不斷探索著、不斷努力著,為了更快的步入“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快車道,我們首先加強學習,開展教師間相互聽課,年組集體備課并展示課,課改課大賽,推進課改前行。我校先后參加了3屆區(qū)級精品課大賽,三年的成績不斷提升,課程改革的理念已在我校頻結碩果。2018年我校先后組織了數學學科和語文學科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課程改革階段成果匯報,我校教師用淳樸務實的精神,認真呈現了一次次答卷。涌現了很多課改新人。這一切可喜的變化,源于學校對“自主互助”理念的重視,更因為有認真鉆研的課改排頭兵,我們希望課改不是教學舞臺的獨角戲,而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今天我們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就是我們想要的。為了把“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大理念,很好地滲透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各位教師各放奇招,班班都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對自主互助的理解,采用了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對“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解。
一、改變座位及分組方式。在班內布局上,我們首先打破傳統座位,改成面對面座位,各班根據本班學生數,按成績、興趣愛好、性格特征、人數等把學生分成五至六個學習小組。
二、同桌互助和小組合作成為新的學習方式。低年級根據學生年齡小特點,把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作為互助學習目標,增進溝通,為日后的合作學習做鋪墊。而中高年段,就要有對小組內進行明確分工。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三、學習卡及預習內容的精準把握,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根據課型特點、學科特點,教師可以提前制定學習卡,起到導學的作用。還可以準備預習本,將預習自學問題抄在本上,讓孩子合理高效使用此本。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自學習慣,還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四、課堂“積分制”的管理和“星”同學的評選。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主要原動力還在于學生競爭思想,因此,“積分制”把課堂教學中學生表現進行了量化,個人、小組等因榮譽感、好勝心理,都促使學生激勵自己積極參加課堂上的各種活動,分數的累計,最終評選出“星”同學。如“質疑之星”、“答題之星”、“展示之星”…… ?明星云集,課堂怎能不精彩閃亮!
課程改革就是給師生一個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師生,多一些自己的特色,在教學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讓我們從“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理念,找到課改的真感覺,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探索前行!
參考文獻:
[1]交往視域中的語文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發(fā)展研究[D]. 林輝春.西南大學 2012
[2]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研究[D]. 呂長生.華東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