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伙生
摘要: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比較特殊的,學生正處于一個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和特殊期,管理教育復雜且敏感。而對鄉鎮學校的初中班主任來說,還需要對學生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本文結合鄉鎮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實際,談幾個方面的想法和經驗。
關鍵詞:初中;鄉鎮;班主任;管理;教育
我們不說初中班主任會比小學或高中的班主任更辛苦、也不說鄉鎮學校的班級工作比城市的更難一些——其實,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都有其工作的獨特屬性,班主任要想把自己班級的工作做好,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操作。把握學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鄉鎮初中班級工作情態
首先,從普適的角度上看,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一個關鍵轉型期,由少年向青年成長,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個體自覺意識開始建立——不再把自己完全歸屬于成年人(家長或教師),而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社會角色。其獨立意識開始萌芽,受尊重、被平等、被關注的需求比較強烈;第二,雖然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但個人素養水平卻還沒有跟上,價值觀、人際關系觀以及對社會角色的自我界定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有“我”而無“他”,認為別人應該尊重我,但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同時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這就出現了自我封閉或逆反等特殊現象。
第二,從鄉鎮學校的角度上看,初中學生除了具有以上特征之外。還有一些細節上的特征。如,由于鄉鎮環境相對城市要比較小,接觸外界信息面不如城市寬。學生們的“無他”意識其實更強烈一些,而且受到“小農”意識的影響,心胸的寬廣度,要比城市學生還要狹窄一些;再如,鄉鎮環境相對城市比較休閑松散,不像城市中,處處都是規則(比如交通過馬路或行進,城市中必須遵守右行、必須遵守交通信號,才能保證安全),而鄉鎮則在這方面相對寬松。所以,鄉鎮學生的“野”勁要更大一些,一旦出現逆反、抵觸心理,反應是比較強烈的。
二、鄉鎮初中班級工作摭談
下面,結合以上分析,從經驗的角度就鄉鎮班主任工作策略選擇幾個重要的方面進行探討。
1. 身教為重
以身為范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對初中學生來說,已經不是懵懵懂懂的年齡,但也沒有完全什么都道理都明白,而是處于一個半懵半懂的狀態。所以,跟學生講太多的道理,他們也不是特別明白,而且還不那么愿意聽。其實,他們還是和小學生有些近似,就是模仿他人的言行。那,誰給他們做示范的機會最多呢?就是教師和家長——而我們剛才說了,鄉鎮的環境比較松散一些,家長在這方面做的,通常并不那么有正面示范效用。所以,教師在學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儀表給學生做出榜樣來,就尤其顯得重要。因而,這里,我不說“身教為先”,而是“身教為重”,就是說在鄉鎮學校,班主任的示范價值還要更大、更重要一些。
2. 學會賞識
初中學生逆反心理多多少少會有,只不過有的顯性一些,有的隱性一些——而觸發他們逆反的“機關”,往往就是批評、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本來學生只是有一點小的情緒波動,犯了些小錯誤(這對初中學生,太正常不過了),班主任不是疏導、指引,而是去批評、懲罰,通常收過的不是學生的進步,而是其逆反心理“激活”了。不僅起不到管理教育的目的,反而是給自己的工作增添了新的負擔。而鄉鎮學校的學生,在這方面又是比較敏感的,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說,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本來也沒有什么“品質”上的問題,就不用總是拿著紀律、制度去壓制他們。而是去主動發現并放大他們的亮點,去賞識他們,這往往由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因為,賞識對初中學生來說,不僅是感受到了自我價值的被認同,而且還同時會體驗到被尊重、被愛的情感——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3. 重視環境
用良好的環境來育人,其實和我們教師以身為范的道理是相似的。就是給學生施加一個適于其心理、理念、思想向正確方向發展的影響力。這個環境會對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其實,這就是最典型的環境育人范例。那么,怎樣來構建這個利于學生成長的環境呢?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打造班級文化、強化班級紀律——班級形成一個具有獨特的、排他屬性的文化,往往能夠使學生更愿意將自己凝聚在班級整體當中,以班為榮的思想會自動提醒其自律。而強化班級紀律與我們上面的賞識教育并不沖突,強調紀律,但不一定要用懲罰的方式。第二,是多做一些家長的工作,促進家校共育——特別是鄉鎮學校,因為家庭的教育環境質量要相對較低一些。教師通過對家長的“教育”,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成長環境。減少了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班級的管理、教育工作就會變得輕松順手很多。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所面對的教育、管理對象是比較特殊的。特別是鄉鎮的初中學生,不僅是擁有普遍的青春期心理特征,而且還因其環境因素會在某種程度上“放大”問題——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是需要準確地把握這些學情,然后針對這些去組織和設計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翠. 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辦法探討[J]. 南北橋, 2018(3):191-191.
[2]於秀兵. 基于生本管理的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探討[J]. 教師, 2015(26):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