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勇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從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三個方面,闡述了小學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方法,旨在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語文學科具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特殊的育人功能,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應提起對閱讀教學的充分重視,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具體可以從下面三點著手。
一、增強課程的趣味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容易精神不集中,小學時期的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不同于中學時期,教師應想方設法聚焦學生的精神。保證學生認真聽課,是閱讀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而課程的引入部分是否精彩,是聚焦學生注意力的關鍵。因此,教師應開動腦筋,設計趣味性比較強的課程引入,以激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落花生》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花生帶到課堂上,給每個學生發幾個。學生看到一上課就有東西吃,非常開心。教師:誰能說說花生的優點?(大部分學生都說好吃)教師:花生的優點可不止好吃哦,《落花生》這篇文章可不止講了花生好吃這一個優點哦,我們一起去看看花生還有什么優點吧!(學生:好!)這樣,教師通過別致的課程引入方式,引發了學生積極探索和閱讀的熱情,可謂是一個成功的課程引入。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語文學科教學的信息化。教師應積極利用先進的技術成果,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使閱讀教學更為現代化。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多媒體這種教學設備的輔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情境以其容易接受,活潑新穎等特點,在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深受學生的歡迎。通過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使以往沒有生氣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都積極地與教師互動,或者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小學生最先發展起來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因此,相對于單調的文字來說,小學生對于色彩鮮亮明艷的圖片、視頻更感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就能成功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草船借鑒》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相應視頻片段。相比較單純的理論講述,這種聲、像的立體展現,更能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草船借鑒》的故事梗概,并深刻感悟到了諸葛亮的計謀與睿智。這樣學生就對課文的大致內容有了一個了解,教師接下來進行講解就會省力很多。同時,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使學生體驗了語文學科新型的學習方式,引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更為活躍,有效提升了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除了多媒體的教學情境,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設計一些探索性和啟發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探究文章的主旨,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學生在對文章主旨進行探索的過程中,能培養其語文學科的探索意識。教師在對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問題進行設計時,要針對課文內容,設置多個問題,而且問題的設置應該是先易后難。教師對于問題不能盲目設計,問題的答案與學生探索的思維過程,應該在最后都指向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作者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另外,設置閱讀教學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問題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動腦思考,能激起學生探索的熱情。教師通過在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設計這些探索問題,調動了學生對語文學科閱讀學習的熱情,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探究意識。
小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使閱讀教學的內容、過程變得非常立體、生動,教學的氣氛變得十分活潑,有助于使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效果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