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峰云
摘要:數學是縱橫和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礎性學科,學好數學不僅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時也會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工作和長遠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但就目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來看,仍然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落后、教學內容單薄等問題,從而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效果差。基于此背景,本文將從巧妙運用教學情境、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生活實例教學三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研究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科學方法和基本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逐步邁入到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因此也面臨著全新的教學任務和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變得更加迫切。在這種形勢和背景下,傳統單向傳輸式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甚至會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產生一定消極影響。所以說,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認清當前的教學形勢,積極地轉換思想和觀念,深入地研究與探索各種創新、高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從而達到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目標。
一、巧妙運用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本質內容。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結構,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對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動態化、簡單化的處理,再以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直觀地展示和呈現出來,創設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優化學生的感知認識,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授《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部分知識時,由于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單純的語言講解很難讓學生們認清空間幾何體的特征,所以,筆者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們創設了直觀的教學情境。首先,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直觀展示幾組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然后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時間觀察,鍛煉學生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導入,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不斷提高。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巧妙運用教學情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和倡導課堂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而課堂問題或者任務的布置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展開學習與探究。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轉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內容來精心設計數學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開放性和趣味性,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從而使學生在問題驅動下主動地思考、探究,推動課堂教學的進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指數函數》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筆者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們設計了一些問題,通過問題調動學生們的探究動力,問題如下:在解析式y=2x(x∈N*)和y=1.069x(x∈N*,x≤20)中,兩個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這兩個解析式是否能構成函數呢?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開始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更加主動的去探索,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究,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運用生活實例教學,提高學習理解能力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數學知識與生活更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加強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間的聯系,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因此,高中數學教師便需要從現實生活出發,注意搜集各種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實例與素材,并融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此來還原和創設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與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授《函數及其表示》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理解能力,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們融入了生活元素。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難題,以坐公交車為例,在5公里以內,票價為2元,當超過5公里,且每增加5公里,票價便增加1元,那么票價與里程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呢?這時,學生們根據生活經驗開始對問題展開探索。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運用生活實例教學,提高了學習的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高中數學教師的核心任務與重要目標,也是一個需要為之不懈努力的長期過程。所以,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樹立科學的觀念和堅定的信念,積極地思考、分析與探索,通過巧妙運用教學情境、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生活實例教學等方法與策略的運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全面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最終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育椿.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9(22):79.
[2]徐斐.論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