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昌葉
摘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加深入,傳統單向傳輸式的教學方法卻只能讓學生的知識學習停留在膚淺的層面,所以改進與創新教學方法的變得十分的重要和緊迫。探究式教學圍繞著深入的探究活動而展開,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讓學生深入到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中,收獲理想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將從注重課堂提問、構建學習小組與聯系現實生活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實踐運用的具體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方法,改善學生被動接受與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態,強調和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巧,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全方面發展。探究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將其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中十分重要且尤為迫切。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順應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時地更新觀念和思想,把握學生生理、心理發展規律以推動課堂教學的革新,從而實現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
一、注重課堂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基礎和重要環節,因為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掌握,促進學生展開主體探究。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提高對課堂提問的重視程度,并嘗試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來精心設計問題,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且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使得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發揮其作用,使學生產生疑問,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進而展開自主、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究,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知識,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設置了提問環節,通過提問的方式將所學知識展示出來。問題如下:對于任意的兩個三角形,當滿足“兩角及夾邊”對應相等時,這兩個三角形就一定能夠全等嗎?問題提出后,筆者先給予學生們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問題進行分析,時間結束后,筆者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們進行講解,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兩個三角形所滿足條件的直觀感知。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課堂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構建學習小組,促進學生合作探究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這時就需要借助同學的“力量”來進行合作探究,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收獲理想學習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保證每個小組整體水平的大致相當,奠定學生合作與競爭的基礎;其次,教師則需要為學生布置任務,激發起學生合作的動機與欲望,以促使學生們主動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溝通、討論與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實現思維交流與碰撞,增強合作意識。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們了解點坐標的意義,并學會用點坐標表示點,所以,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對學生們進行了分組,將學生們劃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布置學習任務,如,先為學生們展示一條橫坐標,讓學生們討論利用數軸能夠確定平面內點的位置?如何果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一個點?隨后,學生們立即對學習任務展開討論,一段時間后,各組得出結論,筆者給予各組展示交流的空間,讓各組進行總結。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構建學習小組,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聯系現實生活,加強學生實踐探究
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最終也將為生活而服務,這也就意味著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實踐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與探究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實現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知識時,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與生活進行了緊密的結合,如,在一家商場中,某服裝店將襯衣的價格從進價提高40%后,又以8折優惠賣出,結果每件襯衣還能獲利15元,那么這件襯衣的進價為多少元?當學生們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學生們更愿意主動探索。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聯系現實生活,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是新課程改革必然趨勢和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及時地更新思想和觀念,通過注重課堂提問、構建學習小組與聯系現實生活等策略的運用,來引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實踐探究,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因此而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李冬月.淺析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74.
[2]楊飛.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策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