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摘 要:隨著人們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各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經過各學科教師的改造后逐漸融入到不同科目的教學內容當中。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也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顒咏虒W是一種建立在學生探究意識和自主活動能力上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同時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本文從對活動教學實踐重要價值的探究出發,為在初中地理課程中開展活動實踐教學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地理;活動教學;教學實踐
引言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中研究活動教學藝術,是現代地理學科實現優質發展的迫切需求。而地理活動教學藝術指的則是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通過塑造教學氛圍,創新教學形式而為學生帶來的美的享受的一種實踐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需要教師體現教學工作的藝術性,同時還要求教師能夠不斷豐富的教學形式。教師只有明確認識到活動教學實踐的重要價值,才能更好地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
1.地理新課程活動教學實踐的重要價值
1.1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初中地理學科是一門有著綜合性知識體系的學科,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有著邏輯縝密、層次分明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發揮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意識,去學習那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而對于那些情感體驗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來說,學生就需要通過多方位的自主探究和活動體驗,才能更好地認識到相應知識的基本內容,同時更快地掌握這部分知識點。而活動實踐教學,正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如果可以為學生帶來優質的活動教學,就能更快地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為今后的發展樹立堅實的基礎。
1.2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并不只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更多的是通過地理課程,來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思維體系。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外界信息,從而幫助學生塑造更加準確的世界觀和人地協調觀。而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擔任一個角色,來獲得相應的角色賦予的代入感,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將更多地精力主動地投入到地理課程的學習工作中。另一方面,形式多樣的活動實踐教學也能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地教育內容,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穩定提升。
1.3有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
從教學工作的實質性來說,活動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增長。活動實踐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視,高度互動的學習過程,也讓學生的學習工作具備了一定的探索性和應用型。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主的思考,從而有效地轉變自身的學習思維。學生在實際的活動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聯系實際情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地理知識點的核心內容。除此之外,學生在基于地理知識的活動實踐過程中,也可以有效地鍛煉知識的應用能力,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的成長。
2.初中地理開展活動教學的基本原則
2.1結合教材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材是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的主要教學資源,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學取向載體。教師在開展活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依照學生的學習規律制定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經驗,提升自身的地理綜合水平。地理教材中豐富的活動,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參考,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地理學科的應用價值,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例如在學習“天氣與氣候”這部分知識點時,教材內容中有著關于氣溫、天氣、降水等多種內容的活動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需求,適當的選擇一到兩個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活動類型的設置上,傳統的地理互動大多是觀察型和討論型。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更要注重提升實驗型活動的數量。
2.2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探究式教學
教育的作用并不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某一部分的知識,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增長。素質教育更加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意識,這也是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核心。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學生的地位被顯著地降低。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在活動實踐課上轉換教師和學生的定位。讓學生來負責課堂教學內容的講解工作,由教師來負責對學生的講解內容進行點評和補充。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教學工作,從而將這種思維引入到實際的學習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我國臨近國家中的日本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設計“旅游路線”的方式,來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學生在準備教學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對日本的地理和人文藝術等知識進行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之后讓每個小組分別上講臺前進行演講,這樣不僅可以為其他同學帶來不同思維的教學內容,還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顯著增強。
2.3結合適宜資源開展活動教學
教師在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教學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個人需求,也要考慮到學校自身的客觀條件。只有立足于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組織不同的活動內容,才能更好地開展初中地理活動實踐教學。教師要考慮到如何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和地理資源,豐富地理課程教學活動的形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很多活動本身就有這明顯的地理區域性和時間方面的要求,教師更要注重對教學時間的安排。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變化與發布》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家鄉的氣溫進行觀測和統計。教師也可以結合學校區域的地理性質,與書中其他的氣溫情況進行對比,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比產生的差異性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的認識深度,還能讓活動實踐的有效性得到增長。教師也應該積極和學生進行交流,不斷地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完善。
3.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式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形式,活動教學藝術對初中地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顯著地作用。教師必須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為學生帶來相應的教學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更多的學生逐漸成長為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靜. 談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活動教學藝術[J]. 學周刊,2018(23):112-113.
[2]劉潔玙. 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設計研究[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04):35-38.
[3]施維. 新課程實踐中初中地理活動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