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來瓊
摘 要:早在2006年,我國教育部先一步提出,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重要性意見,隨著十三五的籌備,我國進一步確認中小學班主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正確認識自身的角色與定位,肩負起學生思想道德奠定基礎作用的核心職責,全面了解班上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情況與思想狀態,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本文以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與技巧的策略研究為題,探究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與教學培養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技巧策略,希望能為加強班級集體意識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教學培養目標
引言:
國內關于教師角色的研究文獻很多,實驗樣本更是俯拾皆是,然而班主任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部分,鮮少有教育學生將研究目標放在班主任身上。從學生角度來看,教師是教授知識的角色,班主任則更偏向于一個管理的角色,很多學生會特別依賴或喜歡某位教師,卻鮮少有學生會將班主任區別于其他教師。班主任作為學生全面發展引導者和促進者,比起教授知識的教師角色,班主任則多了一種關愛的指導力,這使得學生在面對班主任時難免會覺得束手束腳。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誤區
(一)過于看重學生成績
通常情況下,班主任是由某位任課教師兼并的,很多教師在進行班主任工作時,經常陷入管理目標、教學任務與學校要求相悖的尷尬境地,有的教師選擇以班主任工作為先,即要求學生成績,又要求集體氛圍,不僅學生對此感到壓抑,連教師本人有時也會陷入疲憊與迷茫。據調查,大部分兼任班主任的教師,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本班學生的學習成績與集體情況上,他們缺乏精力去關注學生本身的學情與狀態,一旦學生出現個體錯誤,教師幾乎會下意識選擇“排除”的措施,避免犯錯學生對集體的成績造成干擾。這一措施雖然有效保障了本班成績,但卻使得學生缺乏集體意識,盲目跟從教師的腳步,忽視了個性化發展[1]。
(二)忽視師生身心成長
與學生學習成績成極端對比的是,許多教師在兼任班主任的時候,難以對學生個體的身心成長進行關注,教師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身上,當這些學生成績下滑時,教師才會重視學生身心健康。根據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理論,教師具有與學生一同成長的可能性,這種成長不僅是指簡單的學習成績或專業能力,而是一種更加抽象的“成熟”。許多教師對此缺乏了解,他們錯誤地低估了自身的潛力與發展空間,將專業知識與技能技巧的豐富嫻熟作為追求目標,實際上,一名成熟的班主任角色,不僅具有專業信念與理想的堅持,還有著獨特的管理風格與教學品質[2]。
二、優化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對策
(一)打破矛盾
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學習轉為一種自我督促與競爭,打破成績與集體之間的矛盾氛圍。現在,學校要求往往針對某一班的整體水平,班主任管理目標也是以本班為先,教學要求更是注重以班為單位,為此,兼顧班主任角色的教師應當把握好同一個關注點,大力支持班級管理地推進,并深入落實學校要求,有效對學生進行班集體的“再教育”。“再教育”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布置每周一次的家務任務、每日衛生任務與課業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獲取一個課外小知識或積分,班主任可以在這些獎勵中,選擇性加入簡單地語數英小知識,補充學生相關科目的理論知識空缺,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以積分的方式換取教師解答,從而間接減輕學生課業壓力,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3]。
(二)善于溝通
為了更好地管理與指導學生,班主任應該“體恤民情”,了解學生的訴求,清楚學生的目標,然后再根據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自我反思,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持,班主任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及時發現自身問題,并給予改正,從而促進自身的學生管理與指導水平的雙重提高。例如在班級衛生管理中,許多學生并不是邋遢,也不是懶散,而是不清楚如何保持“干凈”,小學生力道小,很多時候無法長時間拿穩一塊抹布或掃帚,導致小學生桌面或地面幾乎都會有垃圾殘留,此時,班主任不應該強制要求學生反復打掃,而是可以采取與學生一同打掃的行為,指導學生學會基本的自理能力,幫助學生保持干凈衛生的好習慣[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打破矛盾與加強溝通是優化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措施,但現在的班主任往往將師生溝通作為簡單的互動環節,難以取舍成績與集體,實際上,兩者對于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都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譚繼坤. 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與技巧的策略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
[2]加路. 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芻議[A]. .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7:2.
[3]楊貴芳.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分析[J].名師在線,2016(08):75-77.
[4]楊陽.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