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荷
摘要:目的 觀察角膜異物健康宣教在臨床治療中,對患者相關疾病認知度及就診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診治的750例角膜異物傷病患,根據健康宣教情況將其劃分為對照、研究兩組,對照組361例,研究組389例。研究組予以角膜異物傷相關健康宣教,對照組不予角膜異物傷相關健康宣教。回訪兩組患者健康宣教前、后對角膜異物疾病的認知及就診依從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在角膜異物疾病的認知方面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對角膜異物的就診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臨床治療中,推行角膜異物健康宣教,可大明確提高患者對角膜異物的相關認知程度,增加就診依從性,提倡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認知度;依從性;影響;角膜異物
角膜異物傷作為眼科臨床常見病種之一,其異物種類多種多樣,傷后患者多伴眼球紅、痛,眼瞼痙攣,部分患者還出現異物感,若治療不當,可誘發感染,導致角膜潰瘍、穿孔,損傷視力[1-2]。在臨床上,接受角膜異物外科治療的患者,其術后護理及復診方面要求較為嚴格,但因該類病患往往在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方面偏低,對該類疾病的認知、個人健康意識以及就診依從性相對低下。因此,有關角膜異物傷的健康宣教極其重要。本文就角膜異物的健康宣教在改善患者疾病認知及依從性方面展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診治的750例角膜異物傷病患,根據健康宣教情況將其劃分為對照、研究兩組,對照組361例,其中男186例,女175例,平均年齡(38.5±3.9)歲;研究組389例,其中男196例,女193例,平均年齡(37.8±4.7)歲。對比分析兩組病患的一般資料,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研究組予以角膜異物相關健康宣教,對照組不予角膜異物相關健康宣教?;卦L兩組患病患健康宣教前、后對角膜異物疾病的認知及就診依從情況。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指標為疾病認知程度及就診依從性。認知程度分為:完全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就診依從性包括遵醫囑用藥、遵醫囑復查。
1.4 統計方法 本研究將納入數據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研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 2檢驗,P<0.05,即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角膜異物認知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在角膜異物疾病的認知方面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2.2 依從性對比 研究組患者對角膜異物的就診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角膜異物傷在一些高危職業發生頻繁,除異物造成的角膜損傷之外,還可因人為處理不當造成的二次損傷,其中包括就醫前的自行處理損傷和醫務人員處理時患者不配合損傷,再加上異物自身攜帶的病菌一同入眼,造成繼發感染[3]。因此傷后救治不當、術后護理不當、不遵醫囑復查診,均會降低治療效果,甚至導致并發癥頻發,這均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就醫依從性息息相關[4]。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無論是在對本病的認知程度,還是在就醫的依從性上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經健康宣教的患者,能明確提高對角膜異物傷的認識,嚴格遵守治療醫囑。此外,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健康宣教,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護觀念和積極就醫意識,并配備護眼工具,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角膜異物損傷[4]。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中,推行角膜異物健康宣教,可明確提高患者對角膜異物的相關認知程度,增加就診依從性,提倡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