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國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在組織化學教學的時候,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實驗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有效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對策
眾所周知,化學實驗貫穿于化學教學始終,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化學理論學習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他們在共同的作用下,可以推動學生化學能力的發展。就化學實驗能力而言,其所包含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實驗操作能力是核心內容。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以講實驗為主,剝奪了學生自主操作的機會,導致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難以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我在組織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的時候,探索了多種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一、培養學生明確實驗步驟的能力
實驗步驟是進行化學實驗的依據。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忘發揮教材作用,引導學生在讀教材的過程中,了解某一實驗的步驟,以此為基礎,或講實驗,或演示實驗,無形之中剝奪了學生掌握、設計實驗步驟的權利,不僅導致實驗教學低效,還限制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我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給予其自主設計實驗步驟的機會,實施自主設計化學實驗步驟策略,引導其親身體驗。所謂的自主設計化學實驗步驟策略是指在化學實驗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以問題形式引發學生的對化學實驗步驟的思考、探究,從而使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掌握化學實驗步驟,進而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步驟。以“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在學習該知識之前,學生早已積累了制取氣體方法該知識。基于此,我設計了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裝置此任務,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知識經驗,據此要求,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步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知識遷移,還可以在自主性的發揮下,加深對實驗步驟的理解,為其提升化學實驗操作步驟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使用實驗技能的能力
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需要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使其在準確的操作過程中,掌握實驗技能,提升實驗能力。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很少給予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僅僅是在引導其讀教材,建立對實驗操作的感性認知。學生在識記知識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掌握了實驗操作方法,但是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面對此問題,我在組織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的時候,打破理論知識的限制,給予親自觀看、操作實驗的機會,使其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掌握實驗技能,逐步地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能力。具體來說,我在進行實驗操作教學的時候,會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向學生展示正確操作和錯誤操作,使其在直觀的對比中,自主探索安全、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接著,我則進行演示實驗,使學生在觀察中,結合所積累的知識,指出我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進行糾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實驗操作技能的認知,提升掌握水平。然后,我則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其在小組中合作實驗。小組成員在互相監督中,指出各自的錯誤,及時糾正。如,在進行“測定溶液PH值”該實驗的時候,有的學生直接用膠頭滴管吸取溶液。小組成員在發現此情況之后,立即制止,引導其先排空膠頭滴管中的空氣,再吸取溶液。在如此扮演小老師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規范的實驗操作,還獲得了實驗操作技能的發展,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
就初中生而言,其因為正處于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化學認知能力有限,且抽象思維不發達。在這樣的情況下,其需要從實驗出發,對其中所包含的化學現象進行觀察、分析,以此探索出化學本質,深刻地理解化學實驗。化學本質的發展和掌握離不開學生細心的觀察。所以,在組織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的時候,我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有效地運用開放性策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具體來說,我在引導學生觀察的時候,會鼓勵學生從上下左右、觸覺、嗅覺等角度進行觀察,并在鼓勵其運用探索式的方法,根據實驗目的、原理等,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同時就觀察到的現象,在小組中展開討論、交流,以此在充分把握實驗現象的過程中,掌握實驗觀察方法,提升實驗觀察能力。
總之,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采取多樣的方式,以實驗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明確實驗步驟的能力、使用實驗技能的能力、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等,進而為其實驗操作能力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丹彤.培養初中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教學策略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2]馬大雁.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動手操作能力培養[J].數碼設計,2017,6(1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