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各個學科的教學目的都發生了轉變,不再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為唯一目的,同時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而言,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措施,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動手能力;培養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美術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家長、學校以及教師往往缺乏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由于美術不屬于考試科目,再加之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部分學校和家長往往更加注重語文、數學以及英語等考試科目的教學。并且人們沒能充分的認識到美術教學的重要作用,導致部分美術教師缺乏工作的積極性,再加之得不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與認可,使得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落后
教師的教學方法將會對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圍繞教材進行教學,使得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并且很少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活動,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措施
小學美術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以及教師應加強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美術作品的欣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這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措施。通過美術作品欣賞,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美術觀念。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對相應的美術作品進行加工,使其更具趣味性,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會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優秀的學生繪畫作品進行欣賞,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激勵學生積極動手創作,進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進而也會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例如,教師在講解《靜物寫生》這一內容時,可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優秀的作品,也可以將其他班級同學或者往屆學生的作品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對靜物寫生作品有更加直觀、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進行繪畫,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二)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既有助于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情境教學,可以將學生引入到相應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進行學習,還能使學生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進而提升學習的效果。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點來創設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解《旅游節》這一內容過程中,可以結合旅游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旅游景點的圖片或者視頻等,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自己處在旅游景點之中的所見所聞,然后將自己想象的內容動手畫出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生帶入到教師的教學情境之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而起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三)開設手工制作課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手工制作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十分重要。為提升手工制作課的質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手工制作之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使手工制作課的形式更加豐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在手工制作過程中既能感受到美術的樂趣,也能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會亮的玩具》這一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制作相應的玩具。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積極思考玩具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并解決問題,一旦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完成,便會極大的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而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手工制作之中,既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時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積極完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歐素芬. 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小學美術創意手工制作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 學周刊,2013,No.20436:184-185.
[2]任幸妮. 淺析初中美術手工課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