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益睿
摘 要 孩子的教育不可以完全交由學校教育,同時還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如果單靠學校教育或者單靠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在農村小學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并沒有得到理想的效果,這是因為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本文針對農村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問題作出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農村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配合問題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錯誤認識與教師干預之間的問題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位老師,大部分農村家長的知識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都存在了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孩子的教育可以全權交由學校負責,自己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外出打工,對于孩子的教育可以置之不理,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或者意外,就可以全部賴在學校的頭上,同時學校也務必要對孩子負起全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會主動與班主任交流,當孩子出現事情時也不會向教師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甚至對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這一件事存在著抗拒,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因此無法輔導孩子的課后作業,同時還忽略了孩子的思想教育等。這樣嚴重阻礙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大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家長與學校教育思想之間的矛盾
受到了社會風氣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金錢萬能論”逐漸潛入人們的大腦中,因此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教導孩子“只要學習好。以后就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將學習的好壞與物資的獲取掛鉤,長期下來,孩子就會有一種不良的思想,那就是認為自己只要學習好了就可以擁有一切,并且形成非常強的好勝心理,學生受到這種思想的長期熏陶,有可能會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降低了孩子的情商等。這種重智輕德的教育思想完全不符合學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同時還兩者還出現教育目的的矛盾。
(三)家長寵溺與學校嚴肅教育之間的矛盾
大部分的農村家長都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式,大多都非常寵溺自己的孩子,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孩子想要什么都盡量滿足,孩子長期受到這種待遇就會形成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感受的性格。這種性格非常不利孩子的人際交往,長期下去會形成自負的心理,一旦在學?;蛏钪杏龅讲豁樞牡氖虑榫蜁y發脾氣。在學校并不友善對待同學、毫無團隊意識、獨立獨行等,還會經常與同學以及教師發生爭執。孩子如果在學校有一些矛盾,家長就會到學校中大吵大鬧,找校長以及班主任興師問罪,影響到了校園和諧的氛圍。以上的這些做法都與學校嚴肅教育的目的不相符,妨礙了學校實現計劃內的教學目的 。
二、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相配合
由于市場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這一政策的實施,大多的農村家長都因此獲取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這也令家長認同“讀書無用、賺錢最重要”這一說法,還教導孩子形成不良的拜金主義,甚至一些家長看不起學歷較高的教師,平時在孩子面前也沒有做到充分尊重教師的行為,這樣會讓孩子有模有樣的照搬家長的行為,同時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在學習中出現嚴重分心的情況。有一些家長會經常與孩子說“讀書好不好沒事,只要以后懂得賺錢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長期受到這種思想的熏陶,就會認為自己學習不好受到了家長的支持,并且可以與學校以及教師唱反調,從而產生叛逆心理,這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的麻煩與阻礙。有些教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會采取家訪的方式,通過家訪來解除家校教育的隔閡,但是往往沒有獲得較理想的效果,因為家長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以及驗證自己是正確,會與教師發生爭執,家訪并不能得以有效的開展,影響到學校與家庭的教育配合。
為此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教育孩子尊師重道,同時家長要做好一個榜樣的作用,在孩子面前充分尊重教師,以此營造一種教育的氛圍。教師的教育工作需要的到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否則是無法順利進展,因此家長要充分理解教師的每一個教學計劃,并且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如果有所不滿意可以與教師提意見以求達到最佳的效果,而不是與教師發生矛盾與爭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定期與教師交流溝通的行為,以此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并且針對孩子的在校情況作出家庭教育的計劃。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對孩子在校教育的輔助以及補充,是孩子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班有位學生,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媽媽成天在家打麻將,不給孩子適當的教育與輔導,孩子正常的休息時間也得不到保障。另外那些打麻將人的出言不遜也對孩子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一段時間,孩子不但成績下降,而且在日記中流露出對媽媽極度的反感,甚至有厭學的心理。當我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多留點時間和空間給孩子,。家長認識到了這不單單是玩的問題,這種行為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她逐漸改掉了視賭如命的惡習,還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孩子成績漸漸有了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家長不應該將工作繁忙作為忽略孩子教育的借口,更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娛樂而給予孩子一種不良的家庭環境,無論多忙都應該將孩子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盡量擠出時間輔導孩子的課后作業,必要的時候可以與孩子一同學習以及發展,當孩子成長中的良師益友。在母愛的溫暖下,孩子的性格也變得活潑起來。為孩子制定出學習的計劃并且起到監督的作用,當孩子在學習中取得進步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與支持,促進孩子自信心得提高。
三、總結
學校教育雖然是孩子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也不可以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這兩者應該相輔相成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樹玲,唐琳.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的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
[2]馬買寶.探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互補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2).
[3]李春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