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 生態教育是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反應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社會責任”等理念,通過生態教學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觀念,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文化意識、綜合素養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究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的意義、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教育存在的問題、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的策略,其中策略包括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資源、有效開發校本課程教學、開展生態教育主題活動、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教學等,以此通過這些科學合理的策略提高生態教育的滲透效果。
【關鍵詞】? 高中生物 生態教育 教材資源 校本課程 主題活動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149-010
在當前綠色發展理念的時代背景下,中央和國家機關先后對環境保護、生態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戰略部署,對企業結構轉型、生態環境保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意識和生態觀念需要從小培養,從基礎教育抓起,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包括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理念,高中生物學科中也含有“穩態與環境”等知識內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滲透生態教育,提高生態教育的成效。教師應該結合生態教育的主要內容、高中生物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能力等,運用科學合理地方法滲透生態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的意義
生態環境保護和國家生態體系建設是當代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生物學科是研究自然、動植物與微生物、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學科,其中滲透著生態教育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既是國家更好發展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態觀、提高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生態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高中生物新課標的要求,是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能夠為更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做好充分準備。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對生態文明教育不重視。高中階段由于學生面臨著高考,學習壓力較大、學習時間緊張,需要學習和復習更多的知識內容,導致學生對生態方面的學習不夠重視;學校和教師也較少安排生態教育課程,課程中涉及的生態教育較少。
其次是學生缺乏生態文明意識。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對生態方面的問題關注度不夠,甚至出現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不良行為,說明了生態教育是非常缺乏的。
最后是生態教育的教學方式單一。對于生態教育而言應該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通過趣味性的生態教育方式吸引學生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但是實際教學中不僅教學方式單一,而且運用的教學內容也較為匱乏。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資源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生態教學滲透到具體教學中,并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資源更好地實施教學。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學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對于生態教育都具有指導意義,教師應該結合這些內容進行適當拓展,以此更為高效地進行生態教育。例如,“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的課程中含有“藍藻”的相關內容,教師就可以結合這個內容拓展我國相關海域和湖泊中藍藻破壞生態環境的內容,比如運用多媒體展現太湖中藍藻爆發的圖片和視頻等,讓學生了解到由于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藍藻爆發,從而啟發學生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基因工程”的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展示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危害,然后再展示某些害蟲產生抗藥性的例子,從而啟發學生環保意識;接著可以介紹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抗蟲基因作物的例子,以此突出基因工程在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環境的優勢。在《穩態與環境》的課本中,含有更多的生態環境內容,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展開教學。
(二)有效開發校本課程教學
在高中生物生態教育中,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合作,根據生態教育的教學目標、生物教材內容等開發校本課程,通過設計和制作短篇文本、多媒體課件、微視頻等,以此進行相關方面的教學,從而提升生態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課程,組織編寫《環境變化與人類發展》的校本課程,通過講解人體對不同溫度、光照、濕度等環境的適應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人體只有在一定限度內才能調節,如果超過限度就會喪失調節能力,接著展示由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全球氣候變暖、霧霾等情境,從而讓學生更好認識到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
(三)開展生態教育主題活動
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更好地滲透生態教育,生態教育的本質也體現出其實踐性的特點。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每年的一些特殊節日創設相關主題活動、更好地進行生態教育,如在植樹節的時候開展“我植樹我快樂”的主題活動,在環保日開展“愛鳥周”、“保護濕地”等相關主題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更好進行生態學習。
(四)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教學
生態教育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此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感受到生態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家鄉生態調查,或者向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等,以此提高生態教育的成效。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生態教育的內涵、學生認知能力和生物核心素養等滲透生態教育。教師應該認識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的意義、生態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資源、有效開發校本課程教學、開展生態教育主題活動、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教學等,更好地落實生態教育,提高生態教育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李嘉穎.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2]陳藝紅,肖巧玲.高中生物學教學滲透生態教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2):98-98.
[3]孫雪北.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J].北方文學,2017(15):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