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萍
摘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為了喚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便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能動學習,從而切實改善教學結構與現實效益,由此優化學生學習感受,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生物素養的終極目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由此確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計劃,為全面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做準備。本文將從組織豐富的趣味活動、完善直觀的實踐活動、開設能動的探究活動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習興趣、策略探究
在常規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并不受重視,因為教師關注的是每一節課是否都可按照預期計劃進行,是否存在落后于教學計劃的問題,所以形成了“灌輸”教育模式,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學習感受。但是,人們逐漸發現,無法以興趣為支撐的初中生物教學根本不能促使學生實現終身發展,因為學生并不會主動參與生物學習。對此,新課改重新強調了激趣教學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口號。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應該要積極組織趣味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生物探究,以便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感受。
一、組織豐富的趣味活動
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是以游戲、故事等趣味活動為基本載體,由此改善學生學習意識與學習感受的一種教學策略,開放程度很高、形式十分多元,便于初中生真正產生學習興趣,全神貫注地學習生物知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組織趣味性的學科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展開生物學習,促使學生逐漸喜歡上生物學習,由此優化學生的生物學習感受。
就如在“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動物動作表演游戲,即學生可以從軟體動物、節肢動物中隨意挑選一個模仿對象,根據該動物的突出行為特征展開動作表演,由其他同學猜測,積極分享自己對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了解。這一模擬游戲十分有趣,而且也可及時喚起學生對各類動物的現實回憶,所以可以很好地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便于學生積極展開生物學習,有效達到激趣目的。然后,筆者再引導學生學習“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一課的重點知識,便于學生及時實現有效學習。除此之外,筆者還經常鼓勵學生做一些生物小發明,而這些創造性活動也便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樣也可達到激趣教學這一現實目的。
二、完善直觀的實踐活動
常規的初中生物教學是以課堂傳授、理論灌輸為中心的,學生并不會自主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所以許多學生都有學習無用論的不良思想,難以真正喜歡上生物學習。在新課改下,綜合實踐活動已經被列入課程結構,用來解決知行脫節問題。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組織生物實踐活動,便于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由此強化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促使學生產生愉悅、幸福、有效的學習感受,由此達到激趣目的。
就如在“調查周邊環境的生物”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本班學生自主準備一個生物觀察記錄表,認真登記每一種生物的名稱、生物種類、生活習性、繁殖規律等多個現實問題,由此整理生活資源,懂得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這一實踐活動也可幫助初中生準確辨別生物的多種特征,能夠促使學生及時應用、內化生物理論,同時也可讓學生經歷資料整理、數據分析、信息登記等實踐調查過程,便于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學生真正實現健康成長。
三、開設能動的探究活動
常規的初中生物教學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需求,而大多數學生都無法在被動聽講活動中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轉變生物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物探究,使其經歷生物知識的生成與應用過程,由此豐富與優化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其在成功的探究經驗下產生強烈的生物學習興趣。
就如在“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學生自主制作動物實驗切片樣本,然后引導學生回顧了顯微鏡這一實驗設備的應用原理與使用方法,希望學生們可以自主展開生物探究,通過實驗現象與數據總結出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此生成生物知識。為了完善探究效果,筆者將5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使其在小組內集體探究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動物細胞切片的制作方法,以及細胞觀察的步驟、現象與結論,由此優化學生的生物意識,便于學生全面歸納實驗結論,切實實現有意義學習。最后,各個小組輪流匯報實驗操作過程與實驗結論,由筆者統一歸納、總結與完善。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激趣改革旨在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據此實現有效教學、教學相長。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組織激趣教學,切實豐富生物課堂的活動與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參與生物學習,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楊立云.注重生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J].成才之路,2018(25):98.
[2]岳一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