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穎
【摘 ? ?要】其實學生對于學習一些知識和外界一些新奇的東西,在前期他們是帶有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去學習的。但是一旦把它變成一個硬性的任務,讓學生們進行定期的學習,并完成相應的作業,那么學生們的持久能力就會變得非常的差,甚至會對學習這些知識產生一定的抵觸。因此,在學習當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們自主學習、學習自覺性的培養。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主動提問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主動提問能力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92
在學習當中,往往學生都是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課堂上,對于教師的教學產生的回應非常的少,經常是教師在課堂上面一個人進行相應的知識講解。甚至有的時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叫學生們進行積極的舉手發言,能夠主動回答的學生也非常的少。因此,在教學中出現的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們缺乏對于這門知識掌握的自信心,從而在課堂上害怕開口,怕自己對問題的回答有誤,更不用說讓他們主動向教師提出一些有關學習上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
一、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能夠把知識有效地吸收在自己的腦海里面?如何學習才能夠使得他們在學習中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快樂?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喜愛,激發他們對于這門課程的興趣。如果在課堂上僅僅使用簡單的理論教學,把數學的課堂變成由一大串數字和一系列的理論知識組成的課堂。這樣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常規性,自然會使得學生們感到十分的無趣和枯燥,從而就會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數學興趣的培養,從而使得他們愛上這門學科。教師在講解相應的基礎知識點時,對于在基礎知識點中涉及到的一些數學名人,教師應該做出相應的講解,給學生分享一些關于這個名人的小故事。只有這些故事足夠的有趣,才能夠吸引學生逐步的深入學習,從而領會這些故事中的教學意義。而這些有趣的名人故事也會讓學生們對這些名人產生一定的崇拜感,從而使得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和信心去學習這門課程。只有學生對于數學這門課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才會主動的去探尋一些數學問題,在遇到這些自己解決不了的數學問題的時候,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向教師請教。
二、增強對基礎知識點的講解和細化
學生們為什么不愿意主動向教師進行相應的數學問題的探討和提問?那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問題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錯誤性。因為學生在理解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通常理解的速度非常的慢,而且看待這個知識點的眼光不夠全面。從而造成他們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與正確的想法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誤差,而學生們害怕自己在教師的面前表現出這種錯誤的提問想法。因此,他們通常選擇把這些問題留在自己的心中,而不會向教師主動進行提問。其實最根源的問題就是學生們對于這些基礎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從而使得他們沒有問題進行提問。
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在講解相關基礎知識點的同時,在課下應該進行課件的詳細準備。在準備課件的同時,需要考慮到學生們對于這些知識的接受能力,選擇相應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講解。在課堂上也應該更加仔細地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盡量的放慢腳步,加強學生們對于這些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因為只有理解了這些基礎知識點,再把這些知識運用在具體的問題當中,從這些問題當中才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數學問題。只有在具體的習題當中,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相應的運用,才能夠不斷地理解這些基礎知識點,尋找出自己還無法理解的數學問題。從而在適當的時機能夠鼓勵學生把這些尚未解答的數學問題主動向教師提出,尋求教師的幫助。
三、進行探討性的問題引導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是非常的強的。一遇到難題,學生就會把目光移向教師,期待教師能夠及時的給予他們解答。但是教師一味的解答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養成和解題思路的培養,相反還會造成學生們對于教師產生相當大的依賴性,這樣不利于他們進行獨立的自主解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一直強調要在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交還給學生,而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更多的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少他們對于教師的依賴。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探討,而不應該在遇到難題的時候,立馬把問題的答案告訴給學生們。應該讓學生們先進行自我思考,根據自己思考問題的思路,對問題進行層層剖析。如若最后實在無法進行自己獨立的解決,學生們就應該帶著自己對于這道題的思路和問題,主動的向教師請教。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解題思路,找出他們其中的錯誤,對此問題給予他們相應的有針對性的講解。
四、獎勵式教學
在數學教學當中,要想讓學生們主動地向教師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必要的獎勵式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建立一個積分制的教學,把所有學生的名單打印在一張表格上。然后制定相應的提問規則和獎懲規則,讓數學課代表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記錄。對于一些積分比較高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除此以外,為了防止有少部分學生還是不愿意向教師進行主動提問。教師應該規定每個星期每位學生至少要問教師幾個問題,形成一個規則化、系統化的問題模式,從而不斷地帶動這一部分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提問。進而可以使得他們在這些提問的過程當中,發現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和講解下,對這些問題不斷的分析和理解,加強對這些知識點的不斷深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自主提問能力的水平,促使他們在提問中不斷地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總之,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們的主動提問能力,必須要加強學生們對于數學這門學科興趣的培養,促使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增加學習這門課程的意愿,有了興趣他們才會變得更加主動。教師還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細化,讓他們具體明白這些知識點以及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點,他們才能進行不斷的探究,不斷的發現問題,從而提高自身主動提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智慧.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方法分析[J].才智,2018(9).
[2]徐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