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英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備受教師重視的,但是具體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目前還沒有較好的方法,因此本篇文章將以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探討主題進行簡單的研究,希望能夠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26
小學語文是學生正式開始學習語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語文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且還需要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即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大膽的展示自己,以讓教師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那么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且又應該如何來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呢?接下來將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一、在課堂中增設個人展示環節培養學生個人自信
在正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之前,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個人自信,即讓學生具備自我表達能力的“動力劑”,那么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個人自信呢?在語文課堂中增設學生個人展示的環節就是一種培養學生個人自信極好的方法。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學號排名,每天一名學生進行課堂表演,表演內容可以是唱歌、跳舞、樂器、朗讀等等,內容只需起到展示學生的個人風采作用即可。在學生完成了個人的表演后,教師要組織其他學生一起為表演的學生鼓掌,并給予表演的學生一定的獎勵,讓學生在以后的表現中更有自信,給予學生獎勵不僅可以讓本次表演的學生增強自信,而且還可以鼓舞之后要表演的學生。教師需要通過長久的堅持讓學生在課堂進行個人展示,因為這樣就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個人展示當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也會讓學生更加具備自信,且學生在進行自我展示時,也方便教師更好的對學生進行了解,進而找到更多的適合培養學生自信的方法。
二、給學生播放有趣的微視頻邀請學生發表看法與觀點
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時,教師可以采取一種“所見即所聞”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即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放微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然后將自己所見到的進行表達,讓其他的學生能夠產生“所見即所聞”的感覺。但是實際上要想讓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是很困難的,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普遍來說他們的表達能力都不強,所以教師只能夠通過給學生觀看有趣的微視頻邀請學生發表看法與觀點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個《愚公移山》的視頻,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觀看,在學生觀看完畢后,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學生站起來發表自己對《愚公移山》的看法,即讓學生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組織學生觀看微視頻不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知道學習內容,而且還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將枯燥的文字知識轉換為有趣的視頻。在學生發表完看法后,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或延伸,以讓學生收獲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直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最直接的提問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不錯方式,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問:“小猴子下山發生了很多事,它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都是十分有趣的,但是從這些小故事中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呢?”這個時候學生們都會迅速的展開思考,在學生展開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些引導的話語,在學生思考了幾分鐘后,教師即可抽幾位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學生發表完畢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可以先表揚學生的分享精神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然后再對學生的看法加以點評,以讓班級中的其他學生能夠接受到正確的語文知識。在學生們表達完畢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其他的故事,然后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時進行討論,通過讓學生進行相互討論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四、為學生布置課后寫作作業,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時,教師也不能忽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兼顧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樣的,教師可以采取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能力,以為學生留下課后討論問題為基礎,讓學生在討論結束后以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自我展示,為教師和同學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語文課堂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作業收起來,然后進行點評,幫助學生進行一定的寫作能力提高,最后再將學生的作業留檔,以觀察學生的進步情況,為學生制定更加合理的寫作能力提升方案。
五、增設小組講演環節,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語文課堂當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為學生留設多個小組討論問題,為學生打造課堂探討環節,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展開激烈的探討,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在學生探討結束后,教師可以邀請某些小組代表進行發言,讓小組代表向其他小組展現自己小組的主要想法與觀點。讓小組代表進行簡單的發言,不僅需要小組代表具備一定的匯總能力,而且還需要小組代表具備一定的口語邏輯能力,因此邀請小組代表進行發言其實并不是一種簡單的邀請學生進行發言,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最完全的展示。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講演小游戲,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小組的觀點與看法以接力的形式進行表達,這種小游戲是將學生作為一個口語表達小團體,小團體中不僅需要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而且還需要很好的口語協調能力,只有這樣整個觀點與看法才能有最好的呈現。
在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相較于以前更加有自信了,也更加愿意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了,在課后時也愿意主動地去請教教師問題,總之整個班級的語文學習氛圍明顯得到了提升。可見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僅是讓學生個人得到了提高,而且還能夠讓語文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這也就更加有必要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白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學周刊,2011(32):79-79.
[2]陳彩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學周刊,2013(15):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