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聯英
摘要:一般情況下,幼兒的性格在7歲時便會有個大致的雛形,所以學前教育對兒童人格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但因每個孩子個性、愛好和習慣的不同,其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合群的個性問題,所以為有效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使每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現狀的教育模式中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個性發展;重要性;
對幼兒來說,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適的教育,這表明幼兒教師應該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來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幼兒的學前教育是孩子個性形成的初始階段,更是其個性發展的重要基地,在這種情況下,學前教育應充分的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對不同特點的幼兒進行多種個性教學,進而促進他們的成長。
一、學前教育與幼兒的關系
學前教育是有目的促進兒童發展的活動。它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以兒童發展規律為基礎。對其個性發展的影響比遺傳、家庭或其他因素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更重要。幼兒時期是人們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思維能力等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學前教育有利于兒童智力的發展,是為兒童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的將兒童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進行更新,做好學前教育工作,使兒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時,許多家長簡單地把幼兒的知識吸收作為教師能力評價的依據,對教師的工作沒有正確的認識,導致許多學校在教學上走上了錯誤的軌道,教育理念嚴重偏離了正確的標準。因此,我們對學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必須有一個高度的重視。
二、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及意義
(一)學前教育對人的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的意義。社會認知能力是指人們對社會有了接觸之后,依托對事物所呈現出的了解程度,而形成的明確自身定位的一個認識過程,研究表明,兒童在1-2歲時 其社會認知能力便開始快速的發展,在此關鍵之際,學前教育必須對孩子做出一個正確的指導,充分的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以使其更好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藥嘉欣、馬加爵等震驚社會的悲劇事件說明,家庭、學校在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快速發展時期,必須要重視幼兒個性的發展,充分注重其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否則,藥和馬這樣的社會悲劇便會反復上演,他們是教育的受害者,其事件值得教育界反思。如果他們在童年時期所形成的人生觀是積極向上的,那結果便會截然不同,可見,學前教育對兒童社會認知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學前教育對人格魅力形成的重要性。個性是一個人自身意識能力的表達,與他人的思想內涵不同的是,它更加注重其與群眾的言語、行動及其情感的表達,傳于外界而引起的內心共鳴。個性是一個人獨特的魅力所在,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兒童的個性教育就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老師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注重自己的言傳身教的作用,照顧好每個孩子的需求,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人格。
(三)學前教育對幼兒個性社會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兒童個體社會化中學前教育具有核心價值。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與社會接觸,人的個性化發展就是不斷的與社會融合的過程,在社交過程中,一個人的社會角色應該通過個人經歷和內化來形成,在良好的學前教育的情況下,孩子的個性可以用最專業、最科學的方式來進行塑造,通過學習,孩子們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以便在未來與社會日益密切的接觸下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學前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認知觀念和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促使他們在幼兒時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發展觀和人生觀。研究表明:學前教育對兒童個性發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學前教育的幼兒認知能力的社會積極意義。孩子最容易被外界事物的各種認知所影響,因此,老師和家長在幼兒的學前教育階段,必須實時的傳播一些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使其在積極的社會影響下,形成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提升其認知能力。
(二)學前教育對促進幼兒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學前教育是幼兒性格發展的重要階段,一個好的性格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實施注重孩子的教育環境,注重孩子人格的引導和矯正,及其內在認知的變化。每個孩子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其想法也于他人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孩子在教師的肯定中形成自身的人格魅力。在這個學前教育的這一重要階段,幼兒主要以家長及老師的肯定來樹立正確認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適當的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的持續學習和發展意識,保證其人格魅力在未來的發展。
(三)學前教育在幼兒個性發展和情緒情緒控制方面發揮著突出的作用。幼兒時期是情緒控制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學前教育的主要內容便是幫助幼兒形成簡單的情感調節能力;合理的教育模式不僅能引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明辨是非、控制情緒的能力,讓其在學習中體驗學習和生活中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將活動進行正確的理解和反應,積累生活和情感經驗,除此之外,還能使他們在生活經驗中逐步探索正確的成長發展觀,從學習中掌握控制情感的能力。
結語
學前教育是促使幼兒個性的發展的關鍵。正是由于學前教育的發展,兒童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保證了學生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在幼兒的個性形成之際,教師和家長應重視學前教育對兒童個性發展的重要性,落實好具體教育工作,繼續探索、創新教學模式,追求更高的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前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婭. 新加坡中國學前教育課程比較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
[2]宋占美. 課程標準化背景下美國學前教育課程實踐與存在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鄧愛軍,周璐,竇媛菲,覃霞,王嵐. 德育在學前教育中的滲透研究[A]. 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