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鵬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體育行業也越來越關注。在舉重訓練中,青少年運動員的上挺訓練一直都是飽受教練關注的問題。部分運動員在訓練中會呈現協調性較低、訓練缺乏針對性的特點,進而使得他們的上挺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將對加強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上挺能力訓練方法及意義提出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上挺能力;訓練;方法
上挺能力作為舉重運動員必備的能力之一,應當受到教練與運動員高度的重視。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上挺能力的訓練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訓練方法缺乏有效性,這就使得運動員無法真正意義上提高上挺能力。在我國的舉重比賽中,舉重分數主要依托于抓舉成績與挺舉成績,這兩項成績的綜合即舉重成績。因此,舉重運動員應當具有良好的上挺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較高的總分數,從而在舉重比賽中獲勝。
一、上挺能力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上挺指的是將放置在鎖骨上的杠鈴通過上挺發力,使它舉過頭頂至兩只手臂伸直支撐的運動。上挺同時也是舉重比賽中最為復雜,且最具技術性的環節,若是舉重運動員無法掌握上挺技巧,那么在舉重比賽中也會難以獲得較高分數。在舉重比賽中,舉重運動通常都是按照抓舉與挺舉結合的方式進行的,且挺舉在整個舉重流程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決定著比賽的成敗,所以舉重運動員應當給予挺舉高度的重視。
二、當前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在上挺能力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在青少年的舉重比賽中,比賽的失敗大多是由于青少年缺乏上挺能力所導致的,上挺能力的缺乏使得他們無法很好的在挺舉過程中取得高分,進而導致了比賽的失敗。部分青少年運動員經過長期失敗后,極有可能會喪失自信,從而退出舉重運動的舞臺。雖然舉重教練已經加強了對青少年上挺能力的訓練,但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一)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心理素質較差,缺乏意志力
由于青少年正處于智力與各項能力急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對世界還缺乏相應的認知,所以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他們在遇到挫折時,若是不能被及時排解,那就會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進而導致斗志的喪失。舉重運動是一門獨特的運動,需要運動員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在挺舉環節中能夠持之以恒。因此,舉重對運動員有著較高的心理素質要求,若是運動員缺乏意志力,那么就會使得挺舉環節出現問題,進而影響整個舉重運動。當前我國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普遍存在心理素質過于薄弱的狀況,他們在遇到措施時,教練若是無法及時排解,那就會使得他們在挺舉環節中不能正常發揮,從而影響比賽結果[1]。
(二)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缺乏身體協調性,不懂得如何合理發力
在舉重訓練中,青少年缺乏身體協調性也是導致他們無法很好的提高上挺能力的原因之一。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發育的時期,他們大腦皮層具有較高的興奮度,但卻無法正確掌握,這就使得他們對上挺技巧的概念較為模糊,也就無法真正的掌握上挺技巧。由于身體缺乏協調性,他們在舉重時也無法合理發力,發力方式的錯誤不僅會讓他們消耗多余的力量,而且還會加劇身體的不平衡,進而使得挺舉較為艱難。此外,身體的不協調可能還會致使青少年在訓練過程中出現肌肉拉傷的現象,進而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對職業發展構成阻礙[2]。
(三)教練的訓練方法缺乏針對性,青少年無法真正的提高
目前我國的舉重運動已經在世界上占據了一定優勢,訓練方法也隨著舉重運動的發展而變得越發多樣化,但在青少年的舉重訓練中,上挺訓練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其中就包括針對性的缺乏。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上挺能力的不足是由多種原因所導致的,這些原因與個體息息相關,若是采用統一的訓練方法,那么就無法使他們得到真正的提高。當前,教練在訓練青少年運動員的上挺能力時,大多會采用分組訓練與團隊訓練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上挺能力,但與此同時也會對他們形成制約,限制他們的特點與發展,進而對其職業生涯造成不利的影響[3]。
三、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上挺能力訓練的對策
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擔任著我國未來舉重運動業的大旗,教練應當加強對他們的關注,并且重視他們上挺能力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成為獨當一面的舉重運動員,從而為我國在體育競技中獲取更多榮譽。
(一)重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針對心理素質薄弱的運動員展開心理輔導
上挺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教練在組織運動員展開上挺能力的訓練時,常常會出現無法正常展開訓練的情況,這是由于青少年運動員的逆反心理所導致的。經過多次反復聯系,青少年的上挺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這就會使他們不愿意再進行上挺訓練,甚至衍生上挺訓練毫無意義的想法,他們會轉而投身于抓舉訓練。在這種情況下,教練應當及時糾正青少年的心理,為他們灌輸上挺訓練的重要性與意義,并且說明上挺訓練是長久的過程。同時,教練在訓練過程中還應當給予青少年不斷的鼓勵,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拿出干勁,從而實現意志力的提高。此外,教練還應當針對意志力薄弱的運動員展開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消除日常訓練中積攢的負面情緒,從而讓他們在上挺訓練中更加積極主動[4]。
(二)將上挺動作合理拆分,讓青少年逐個掌握,從而實現上挺能力的提升
上挺是由四個階段所構成的,分別是預備姿勢、預蹲、上挺發力,下蹲支撐與起立。教練應當引導運動員合理拆分上挺動作。在預備姿勢時,教練應當運動員能夠將杠鈴的重心與身體的重心處于支撐點的上方,確保下體能夠為上體提供平衡,進而保證支撐面的合理。預蹲在整個上挺動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教練應當引導學生把控好預蹲的節奏,從而保證杠鈴與身體的協調性,避免發生意外的可能。上挺發力最重要的是爆發性,要求運動員能夠在短時間內爆發出最大的力量,從而實現將杠鈴舉過頭頂的目的,教練應當引導運動員以最合理的發力方式實現這一過程。下蹲支撐與起立是挺舉環節的最后動作,它有兩種下蹲方式,分別是箭步式與半蹲式,教練應當一并傳授給學生。綜上所述,上挺動作的拆分是上挺訓練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只有正確掌握,才能幫助學生提高上挺能力。
(三)有計劃性與針對性的展開上挺能力的訓練
青少年正處于身體能力高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的發展速度也因個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練應當杜絕以往的“大鍋式”訓練方法,而是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特征與實際情況制定訓練計劃,確保上挺能力的訓練具有針對性,從而實現運動員上挺能力的提升。教練在制定上挺能力訓練的計劃時,還應當注重對運動員心理輔導的設置,確保運動員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訓練,提升上挺能力。在傳統的上挺訓練中,教練通常只會針對運動員的上挺能力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方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卻不利于運動員整體動作的連貫性,這就會使得運動員的上挺能力無法得到真正意義的提高。因此,教練還應當加強對運動員動作連貫的訓練,確保運動員的上挺動作能夠一氣呵成。組合式訓練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手段,教練應當在教導運動員正確的上挺技巧后,讓他們將這些動作自行組合,然后應用在實際中,這樣的訓練方式比起單獨的技巧訓練更為有效,有利于發揮運動員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訓練中更加積極投入。組合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訓練項目,教練應當將其安排在上挺訓練的整個流程中,確保運動員能夠不斷提升上挺動作的熟練度。這樣的訓練方法對教練也提出了一定要求,教練應當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從而為運動員提供更高質量的指導方法。
四、結束語
上挺能力極為重要,它決定著舉重競技的成敗,教練與運動員應當給予上挺能力高度的重視。教練在訓練運動員的上挺能力時,應當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符合他們需求的訓練計劃,并且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上挺能力獲得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武忠.舉重運動員上挺能力的技術分析及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15 (2):119-121.
[2]彭根萍.上挺能力在女子舉重運動員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6 (12):274-275.
[3]王寶軍.舉重運動訓練上挺動作教學[J].山西青年,2017 (20):137.
[4]莫鳳明.舉重項目上挺預蹲技術的探析[J].運動精品(學術版),2016,35 (6):135-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