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鋒
摘 要:課堂是教師的主戰場,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的場所。做為教學的主陣地,我們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能否落實,真正的挑戰在課堂上。問題是科學的心臟,是貫穿科學課堂的主線,在整個課堂中,科學教學問題設計的好與壞,是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在核心素養下,打造科學動態課堂是培育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借助先行組織者,設計課堂解疑,實現認知認同;從科學觀念出發,設計問題路徑,明確科學本質;以問題鏈為依托,設計教學流程,培養科學思維;回歸科學的本源,融合科學文化,順應學習需求等方面去落實。
關鍵詞:核心素養;動態課堂;問題鏈
“核心素養”下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而在初中階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科學學科而言,科學的基本觀念中的思想,理論具體化,體現科學的本質;科學的思維指向邏輯推理,體現科學觀點的嚴謹性;科學的方法指向科學實驗,現象的觀察,體現科學應用的實際性。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否落實,真正的挑戰在課堂。問題是科學教學的“心臟”,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最佳紐帶。優質的問題是展開教學計劃、激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思維、獲得基本科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橋梁,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和收獲成果的鑰匙。所以,優化科學問題設計是提升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結合科學教學實踐,動態問題課堂的創建策略。
一、借助先行組織者,設計課堂解疑,實現科學認知認同
“先行組織者”是在正式學習新知識前,向學生呈現的一種抽象性、概括性普遍高于新知識的清晰、穩定的引導性材料。這些引導性材料能幫助學生根據先前的經驗抽離出已有的認知結構,并將正式學習的關鍵內容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已有觀念進行實質性的邏輯關聯,幫助學習者將新學知識的本質部分主動建構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從而實現有意義學習。
先行組織者作為一種先導性材料,能在學習者頭腦中構建一幅地圖,從而幫助他們了解知識間的聯系,引導他們到達目的地。通過先導材料進行課堂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或者已有的認知水平,對本節課有一個先導的認識,并且將新的知識和現有的知識有個有機的整合。
例如:浙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簡單機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簡單機械,我們在使用他卻又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在什么原理在工作,對于學生來說只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他是杠桿,這叫做滑輪。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以后的認知來引導他么對簡單機械抽象的理解。周一升國旗,為什么我們的升旗手在底下往下,國旗卻能夠向上運動?學校的臺階邊上為什么會設計一個斜面,這個斜面能夠起到什么作用呢?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用來課堂設計的先導材料,對原來不抽象的實物的認識,用于我們抽象內容的激發。
再者利用社會輿論等,例如長生生物疫苗事件,我們可以取其精華——為什么我們需要打疫苗,這個小時候都經歷過的事件,來設計我們的課堂內容——人體的免疫系統。
初中科學內容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課堂的設計和梳理,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課堂的效率的加快。對知識的收集和掌握更加得心應手,利用先行組織者的方式,設計疑惑,使科學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和靈活。
二、從科學觀念出發,設計問題路徑,明確科學本質
科學問題解決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有效途徑。創設具有情境性、體驗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才符合適應我們的教學需求。
生活環境是學生接觸最多也是最為熟悉的地方。新課標提出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生活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周邊環境的意識等目標。然現實生活是不斷發展中,因此會出現于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敏銳地關注當下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與科學密切相關的事件,結合所學的科學知識設計問題。
三、以問題鏈為依托,設計教學流程,培養科學思維
“問題生成”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達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自身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根據自己已經有的經驗,對知識進行自我感受、深入體驗,從而生成出新的問題、新的資源。
以簡單機械第二輪復習——杠桿為例。以問題鏈的形式,不斷的提問學生,不斷地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點,并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己歸納解題策略。我將本堂課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一、問題情景,劍指本質;二、認知策略,歸納方法;三、立足元認知,問題的加深和強化;四、分層作業,鞏固提高。從我們實際生活情景出發,立足于我們周圍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自身周圍環境的觀察,很容易得出我們這節課的內容——杠桿。在認識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簡單機械,并對杠桿進行分析和計算。在這一過程中歸納總結出這一類提醒的解題“套路”:1、找到杠桿;2、找到杠桿的平衡位置;3、對杠桿進行分析,畫出杠桿的五要素;4、對杠桿進行分析和計算。隨后對這個解題策略加深和鞏固。但是現在中考題型趨于多樣化,僅僅這些不遠遠不夠,因此我在隨后摘錄各年的中考中的杠桿題型,對杠桿這一塊的內容進行加深和強化。最后,在課后分層次布置作業,即讓學困生有的吃,也讓學優生吃得飽。課堂是教師的主戰場,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的場所。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工。在新課程標準下,這更加要求我們對課堂設計的融合性和動態性。以問題鏈的形式,結合各種科學內容。能夠更加有效快捷的設計動態課堂,最后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擁.建構動態課堂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研究
[2]王建強.課堂問題鏈的設計、實踐與思考
(作者單位:蕭山區黨灣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