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摘 要:體育鍛煉不是單純的身體鍛煉,其中也包含意識的培養,綜合了各種運動的特點,可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讓學生精神高度集中。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脫離了同伴的合作,單獨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和單獨進行運動,其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所以,教師應適當開展合作模式的體育教學。本文從合理分組教學,強化教師指導;技能交流合作,保證教學質量;精神鼓勵合作,強化訓練效果三個方面對基于合作模式的小學體育教學展開討論。
關鍵詞:合作模式;小學體育;體育教學
相較于其他學科在課堂上固定座位上進行學習的方式,在體育課程中進行與同學的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因為中低階段的小學生對具有娛樂和合作性質的學習方法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努力學習專業的教學方法,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本特點對高效教法進行靈活運用。將學生組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彼此交路,頻繁互動,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于學生的自主鍛練的積極性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合理分組教學,強化教師指導
分組教學對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非常有利。小學生年齡較小,好玩好動,教師為了便于在教學中管理,通常影響要求學生進行指定動作的練習,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拘束作用。在此模式的教學中,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往往被忽略。差異并不是學生優劣的表現,教師要尊重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開展小組合作模式的教學,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來讓形成學生自我約束的良好課堂氛圍,從而提升教師在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沿線直跑”時,教師為了減少對學生的強制性約束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加自覺地做出規定的動作,決定開展合作模式教學。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并告訴學生要和自己的組員一起學習。然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跑的技術的講解示范,通過小組跑步,引導其他小組學生進行觀察,組織學生進行練習,讓小組之間進行競賽。學生以小組的贏為己任,都對自我進行嚴格的約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跑的技術的學習,以及跑的速度的練習方面時,由于學生都對自我進行了有意識的約束,所以發揮了高水平的指導教學。
二、技能交流合作,保證教學質量
同樣的教師在教授學生同樣的體育技能時,由于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以及對體育運用技術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別,會耗費教師大量的課堂時間,且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為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運動技巧的交流討論,并讓學生互相進行動作的糾正等,讓小學生對運動技巧掌握的程度更高,同時幫助教師自身保證整體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齊步走與跑步走互換”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齊步走換跑步走的動作方法,培養其跑步走的正確姿勢,運用了合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相互指導練習,并對組員進行姿勢的觀察,并相互糾正、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了學生對于正確姿勢的掌握。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對于組員的錯誤姿勢能及時發現,充當“臨時小老師”,合作對組員的姿勢進行糾正,其“教學效果”比教師自身指導學生的效果更佳。學生的高效課堂練習,充分保證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三、精神鼓勵合作,強化訓練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常重視了學生練習中的合作,而忽視了對學生精神合作意識的培養。實際上, 這種意識層面的合作較之于硬性的動作一致的“合作”更加重要,也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更大,最明顯的就是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或者練習過程中。如果小組中的其中一個組員不配合其他組員,對練習結果和競賽結果都會造成很大的破壞性,影響訓練效果。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應注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強化訓練效果。
例如,在教學“投接沙包”時,為了強化學生對于本課知識中對“投沙包”和“接沙包”的技巧訓練小姑,教師運用了合作教學的方式。教師將學生進行了差異化分組。體育水平相近的學生在同一個小組,學生之間的實際練習水平相差無幾。這樣的設計,建立學生的體育鍛煉信心。此外,教師還設計了競賽的學習活動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投沙包和接沙包的動作準確,且完成數量多的組為勝利小組。競賽環節的設置是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鼓勵,符合學生好強爭勝的性格,學生的合作意識被激發了出來,提升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基本特點,開展合作模式的教學,增加體育教學課堂中的娛樂性質,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鍛練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以合作模式的教學,強化教師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保證全體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以合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保證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此外,學生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項目訓練效果,保證學生的體育課堂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梅銘宇.合作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7(22):44.
[2]鄒秋芳.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方法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