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崇森
摘 要:興趣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管是對于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是提升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歡樂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培養興趣;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都對體育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學校會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減少體育學科的課程安排,而教師也認為體育學科對學生無關緊要,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比較放松,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會使學生失去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從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如今,當今社會提倡全民健身、終身運動,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有義務鍛煉健康的身體,更好地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而體育教師作為培育花朵的園丁,也有責任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此,本文提出了三種培養學生興趣優化小學體育教學的策略,分別為:善于語言誘導、營造教學氛圍、創新教學方法,下文將對其分別展開介紹。
一、善于語言誘導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探索欲望。體育由于是室外教學,與日常的語數外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一般而言學生會對體育學科有不一樣的學習態度,他們在體育課堂會更加放松和開朗,也更加愿意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工作。不過,目前仍然有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意識到體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只是單純的把體育課堂當做學生放松的場所,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長此以往,學生會漸漸地失去對體育課程的熱情,變得沒有活力。素質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只有身體強壯,才能更有精力的學習和生活,從而變得樂觀而向上。對此,教師應改變錯誤的教學觀念,根據新課改對體育學科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教育。眾所周知,小學生對教師有崇拜心理,有的小學生甚至認為教師的話是權威,根據學生的向師性特點,教師應善于用語言和行為誘導學生積極地進行體育運動,在體育課堂充分地表現自己。比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應多采取鼓勵的措施,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語言表揚,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外,當學生的動作出現失誤時,教師也應該用溫和的語言,告訴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失誤,并激勵學生繼續努力,必要時再通過親自操作,為學生進行示范,直觀教學。這樣學生會感覺體育課堂非常輕松,從而會提高體育鍛煉的興趣。
二、營造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充滿求知欲,并渴望通過探索獲得良好地課堂體驗,而沉悶無聊的教學氛圍往往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產生想要趕緊下課的想法。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傳統的體育課堂不注重師生互動,不是教師自顧自的講解和示范,就是學生自主練習,這種方式產生的教學氛圍比較沉悶,不利于學生積極的學習和活動。對此,教師應積極地創設師生互動的條件,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產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另外,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他們喜歡就會想要去觸碰,不喜歡就極力的拒絕。在體育課堂中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對體育教師充滿好感,當學生對體育教師充滿好感的時候,他們便會愛屋及烏的喜歡上體育課了。
三、創新教學方法
現在的小學生與以往的小學生不同,他們受互聯網的影響,思維比較活躍,不喜歡刻板的事物和教學方法。以前,體育教師習慣先為學生講解動作要領,然后讓學生分組練習,或者是直接要求學生做準備活動,開始跑步訓練等等,這種刻板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還應結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游戲對任何時期的學生都有極大地吸引力,在體育課堂引入游戲活動,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起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進行學習。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會對人產生長久的吸引力,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能經常采用一種游戲,而要懂得創新,不然依然會影響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生活是教學的資源庫,在創設游戲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推小車”“車胎打氣”、“過草地”等游戲,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強烈動力,為了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活動當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新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樂于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學生更加健康樂觀的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鄭光聰.談低年級小學體育的興趣教學[J].學周刊,2018(19):162-163.
[2]陳莉.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培養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118.
[3]俞紅.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培養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