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需求下,高中班主任應當積極探索班級管理的工作藝術,構建出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獨立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針對提升高中班主任教學工作有效性的途徑展開一番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有效性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這一定義決定了班主任要承擔繁瑣又艱巨的工作,只有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健康發展。在以往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往往會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以此來保持班級的秩序,導致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班主任更應該看重學生的內在品質,促使學生形成滿足自身長遠發展所需的必備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現在的高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會去聽取他人的看法,給學生在未來正確參與社會生活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因此,為了提升高中教育工作的效益,班主任應當重視起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能力,能夠學會聽取他人的想法與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助于提升班級凝聚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首先,班主任要正確看待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友好平等的溝通關系,保證自己能夠成為學生團隊中的一員,學會向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或者趣事、糗事,合理地對學生的故事進行一定程度的指導和幫助,這樣,可以幫助班主任更好地認清各個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提出合理的合作活動策略,并且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典范,向學生展示合作與交流的意義,影響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樂于敞開心扉與他人溝通;其次,班主任要注重合作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一方面,我們舉辦的活動要傾向于系列化和主題化,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從而使學生能夠持續性地加入到班級合作活動中來,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多舉行一些包容性強的活動,如板報、表演等,從而使班級上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
二、提升學生的德育能力
素質教育的發展強調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意識,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實際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能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管理。高中班主任要掌握正確的、全面的德育教育策略,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秩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高中班主任可以通過德育活動的方式來滲透德育教育。行動是最能感化學生的機會,班主任應當意識到,班級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生活的場所,有效的德育班級活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正確的德育觀念,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開展愛老的公益活動,去特殊學校和那里的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等來培養學生的愛心;再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班風的建設來實現德育教育。班風可以引領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在班風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考慮到班上每個學生的真實想法,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形成公正、自由、平等的氛圍。
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學習任務的重要性以及班主任的地位、職責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當前的形式下,很多教師還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將升學率看做是教育的生命線,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會經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敏感時期,如果不對學生的心理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導致學生成為學習上的失敗者,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因此,高中班主任一定要重視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方面,高中班主任要多理解、寬容學生,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看待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能夠使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用學生的眼睛去觀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并給學生機會去改正,在潤物細無聲中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會,如抗挫折、人際交往、網絡教育等主題的班會,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另外,班主任還要注意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如角色扮演等,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中班主任要形成全面的認識,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班級管理過程當中。
本文針對提升高中班主任教學工作的有效性的途徑展開了一番敘述。高中學生正處于思維和個性發展的關鍵年齡階段,具有很強的性格可塑性,因此,身為學生學校生活的主要負責人,我們一定要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心理、個性、情感、態度等方面上,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增強學校教育的價值,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自我。
參考文獻:
[1]雷紅俊. 高中班主任角色定位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2]蔣小玉. 高中班主任勝任力對學生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