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奇潔
摘 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代替電腦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職院校課堂上低頭族頻頻可見,目不斜視、眼不離機是這些低頭族在課堂上最常見的表現,給教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特別是物流專業的理論課程,專業性強又難以掌握,對基礎相對較差的高職學生更是個難題,對客服難題抱有為難情緒的他們往往容易放棄加入低頭族的陣營。本文針對高職院校物流理論課課堂上低頭族泛濫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為此提供了參考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流理論課;低頭族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代替電腦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經不僅僅作為一種聯絡工具,更像是獲得信息的新門戶。然而凡事有利也有弊,對學生而言豐富的信息不但可以帶來專業的視野開拓,更多的可能還是其他極易打發時間的資源誘惑——游戲、小說、影視。特別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本身基礎相對較差,自控能力不強,很容易對手機形成依賴,加入低頭族陣營——不分時刻地點甚至走在路上都在低頭玩手機的人群。
一、高職物流理論課課堂中低頭族成因
高職物流課堂因為實訓資源的限制在目前的課程中還是有大量的理論課程存在,那么在課堂上一旦大量枯燥專業知識出現,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會發生偏移,轉向手中的手機。授課教師在講臺辛辛苦苦的將備課內容傳授卻像是在唱獨角戲,講臺下黑壓壓一片低頭族無動于衷——尷尬至極。細究其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自身。
眾所周知,高職學生相對本科學生而言一般文化基礎較弱,在長期的學習中很難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再加上自控能力不強,極易受同學影響加入低頭族。久而久之使得自身參與課堂的情況越來越少,教學進度越來越跟不上,就更加難以投入學習。到了最后學生不僅耽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會使自身的思想懶散。
2、考核方式。
除了個別的專業核心課程采取了考試制度,少部分理論課程由于屬于任選課或基礎課,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多選用考核方式。那么這種相對松散的考核讓學生們覺得只要最后幾節課和考核表現好,大概率就能通過,從而放松了自己的要求。
3、教學手段。
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由于班額人數較多,有時候甚至有合班上課的情況,所能采取的依舊只能是傳統的通過口頭傳授專業知識。在信息爆炸讓人眼花繚亂的互聯網時代,多媒體在課堂上有時候只有PPT演示這一個功能,沒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課程視頻資源。學生面對枯燥的一板一眼的專業理論,只會學得乏味,和網絡上的繽紛世界相比頓時覺得沒有聆聽的興趣。
二、高職物流理論課堂低頭族的應對策略
高職院校物流理論課堂上低頭族現象往往還比較嚴重,那么,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呢?針對這些問題,眾多高校也探索除了一些手段來進行應對。如強制上繳手機、安裝屏蔽儀等,短時間來效果拔群,但時間一長極易使得師生關系緊張,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覺得更因從教學方式去入手:
1、淡化同群效應。
高職院校的課堂上通常座位是沒有進行安排的,學生的座位有很強的主觀性。人以類聚,出于這種情況往往“學霸”齊齊坐前排,”學渣”角落四處藏,這樣這些躲在角落的同學們就更專注于低頭了。因此,在課堂上,強行固定同學們的位置,讓學霸們和學渣們混在一起坐,每節課不點名僅通過座次表來考情,通過近朱者赤來潛移默化這些后進生。
2、利用南風效應。
課堂上任課老師如果單單的把課件講完,肯定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這樣的講課方式持續下來,學生會失去興趣,轉而拿起對他們來說更有吸引力的手機,在手機上找自己更感興趣的東西。針對這種現象,授課教師可以海納百川,通過網絡課程資源的簡短視頻吸引學生進入主題,再引入現實中案例去讓學生們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利用了現代化的媒介,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避免破窗效應。
學風是校園的整體外在印象,一旦學風松懈,讓學生們有一種輕松就能畢業、上不上課無所謂的心態,那么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低頭一族,加入不學習的隊伍。只有一邊嚴抓學風,對上課玩手機的行為進行時刻制止,一邊利用良好的課堂內容吸引學生回歸課堂,雙管齊下方能徹底解決低頭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