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俏
【摘要】 ?如何培養既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又不失人文素養的綜合性人才,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關鍵。一方面要掌握傳統的學習技能,包括讀、寫、算、說四個方面;另一方面還要在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就承擔著在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職責,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開展“綜合性學習”也就成為了我們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 ?綜合性學習 民辦學校 現狀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002-02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單純的以應試教育為依據單純培養“考試型人才”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如何培養既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又不失人文素養的綜合性人才,成為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關鍵。所謂既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又不失人文素養的綜合性人才,必須具備的條件有二:一方面要掌握傳統的學習技能,包括讀、寫、算、說四個方面;另一方面還要在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了解社會的發展動態。只有這樣,他才能具有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參與社會的發展,并能終身學習。
順應時代的脈搏,《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目標務必達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教材的編制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每一冊的教材中都編入了“綜合性學習”單元。故而教師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教書匠”,而是開始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轉變,成為學生的“人生的引路人”。在此基礎上,各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被不斷開發出來,以期與新課程標準契合,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但在課程的研發成果中,卻鮮有對“綜合性學習”課程的開發。
一、“綜合性學習”課程開展的重要性研究
《孟子·萬章下》中曾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此句中所言即肯定了語文教學中應講究“做人與作文并重”。建國以來,歷次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無不強調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稱“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以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全冊共開發三個“綜合性學習”內容:“人無信不立”、“我們的互聯網時代”、“身邊的文化遺產”。從內涵上來看,無不體現了《教學大綱》的要求:
“人無信不立”引導學生分小組探究“信”的傳統內涵和現代意義,然后以小型演講會來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學生必然在探究過程中形成對“誠信”的新思考,并自省其身,進而達到修身的目的。
“我們的互聯網時代”從三個角度設計小活動:1.網絡詞語小研討;2.電子閱讀面面觀;3.用互聯網學語文。在活動中正確認識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會在網絡使用中揚長避短,進而拓寬視野和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身邊的文化遺產”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的傳統文化,通過“模擬申報”讓學生在探究過程通過分工合作完成資料搜集,撰寫申請報告,完成模擬答辯會。將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篩選信息能力的培養與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技能學習與人格健全的有機統一。
從上述分析來看,“綜合性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二、目前“綜合性學習”在民辦學校語文課程中開展的現狀及原因探究
《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生動活潑地開展課外閱讀、寫作、參觀訪問、專題研究等活動,可以采用讀書報告會、朗誦會、故事會、演講會等形式,利用壁報、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還可以組織各種語文興趣小組和文學社團。”
但理論來源于現實卻超前于現實的發展。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目前在民辦學校尤其是全寄宿制民辦學校的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是嚴重滯后的。
1.對于民辦學校來說,教學成績在第一要務。這是對家長的一種負責任,也是目前家長最為關心的方面。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略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多數以“考試大綱”為依據而非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學生的基本學習技能較強,考試的卷面分數較高,但是課堂之外的拓展較少,對課堂以外的知識儲備較低。
2.以東莞市民辦學校為例,大型的民辦學校基本上實行的是“大規模寄宿制”,一方面學生的自由時間相對較少,這就局限了學生的活動范圍。即使老師有心開展“綜合性學習”,其深度、廣度也是有限的,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的校外住址跨度大,從學生的人身安全角度考慮,校外進行小組合作的難度較大,也是制約“綜合性學習”開展的重要因素。
3.從學生自身來說,當下學生所受影響是多元的。初中生有了自己獨立但卻不夠成熟的思維,家庭、學校已經不再是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唯二因素,來自于互聯網、電視的誘惑嚴重削弱了前二者的影響力。然而,學生不善于區分利弊或者明知其不利于成長,卻依然抵擋不住誘惑,無法合理的安排有限的時間。甚至于在知識充斥各個領域的今天,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卻不斷下降。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對未知世界缺乏探知的欲望。學生樂于閱讀動漫、娛樂雜志遠多于文學性作品。這使得綜合性學習的開展遭遇極大的阻力。
作為一名奮戰在語文教學前線的青年教師,我一直在摸索一條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卻倍感力不從心。
以七年級教學為例,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了與單元內容有關聯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因此,我嘗試在單元課程結束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并鞏固對單元知識的掌握。活動包括“故事會”、“朗誦會”、“辯論賽”等。每一次活動,我都會給學生一段時間準備并制定完整的活動計劃。這期間會包含一個周末,以便于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有效地學習平臺去準備相關資料。與此同時,我還會制定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是,每當我信心滿滿地開展活動時,卻不斷地出現“冷場”。這讓我一度失去開展“綜合性學習”的信心。
三、“綜合性學習”在民辦學校語文課程中開展的可行性研究
但是,我們不能夠放棄任何鍛煉學生能力的機會。我開始細致分析學生。終于找到了有效開展“綜合性學習”的方法:
1.為學生找到收集資料的伴侶
初中學生,尤其是寄宿制學校的初中生,他們在校內獲得相關知識的機會不多,要想獲得在“綜合性學習”中的展示機會,更多地應在周末去收資料。而學生的自制力有限,需要監督,因此將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與家長的活動結合起來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嘗試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內容發傳達給家長,并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告知家長,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綜合性學習中來。這為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增進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另一方面,針對學生校外聯通不便這一限制條件,我將收集到的學生家庭住址進行跨鎮區分類,在分配合作小組時,盡可能將家庭住址相對較近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這樣就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來自活動過程中由學生人身安全所帶來的壓力。
2.為學生找到共同表現的伙伴
進入初中,學生身心都開始快速發育起來,甚至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一種是極力表現自己,另一種是羞于表現自己。那么,將此兩者進行有效分組和分工,在分組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使二者達到平衡。羞于表現自我的學生主要負責綜合性學習的資料準備階段,極力想要表現自我的同學則負責課堂展示階段。使二者能夠取長補短。為綜合性學習提供課堂的活躍氣氛,進而影響更多人參與其中。
3.為學習效果提供總結
每一次的綜合性學習都是一次提升能力的過程。學生收集資料,組織材料的過程中已經無形地有了提升,但學生自身可能認識不到。那么,此時,作為綜合性學習的引導者,我們應當適時進行總結。對不足之處進行點評,并提出教師的處理意見,讓學生去整理。對出彩之處,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繼續發揚。同時,不要忘記把綜合性學習的效果反饋給幫助學生進行資料準備及整合的家長,為下一次的活動開展打下基礎。
通過以上方法,學生對于綜合性學習的興趣提高,綜合性學習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增大,閱讀能力也有了較大提高,搜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綜合性學習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陣地,絕不可以忽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探究開展綜合性學習的良策。
[ 參 ?考 ?文 ?獻 ]
[1]《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教材編制的歷史繼承》,溫立三,《教學大參考》,2006/7/8.
[2]《新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中國教育部.
[3]《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2011.
[4]《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演講辭研究——從“課標、教材、教學”三位一體的角度》,黃干,2012/05/01.
[5]《淺淡語文實踐活動的原則及實施途徑》,李小栓,《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4年第7期.
[6]《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彭麗萍,《新課程·中學》2017年第3期.